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格局与类型划分——基于投入规模和创新效率的分析

被引:63
作者
刘汉初 [1 ,2 ]
樊杰 [1 ,2 ]
周侃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创新效率; 发展格局; 滞后效应; DEA模型;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G32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1201 ; 1204 ;
摘要
科技创新是转型期中国区域发展格局重塑的新兴驱动力,对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加大科技资源投入规模,更应该注重提升科技综合效率。本文立足投入产出视角,构建科技创新效率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利用阿尔蒙法分布滞后模型引入科技创新的滞后效应,并采用可变规模报酬VRS模型,评估中国30个省域单元的科技创新有效的累计投入规模和创新效率,揭示创新效率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异规律,根据投入规模和创新效率两个维度划分出科技创新发展类型区。结果表明:(1)中国科技创新投入规模呈现出"沿海—内陆"的极大差距,区域间科技创新投入差距已经大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中国科技创新效率总体水平偏低,但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科技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异明显,高效率单元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等发达省份,科技创新效率在区域层面上总体呈现由东向西梯度递减规律。(3)科技创新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耦合程度较高,创新效率依次从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一般发展区到欠发达地区逐渐降低。(4)中国省域单元可划分为科技创新引领区、科技创新突破区、科技创新提升区、科技创新赶超区4种科技创新发展的类型区,并根据当前各类型区科技创新的优势及问题,提出了提高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910 / 924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驱动对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变化的影响与适应 [J].
樊杰 ;
刘汉初 .
经济地理, 2016, 36 (01) :1-9
[2]   中国环境规制效率空间格局动态演变及其驱动机制 [J].
程钰 ;
任建兰 ;
陈延斌 ;
徐成龙 .
地理研究, 2016, 35 (01) :123-136
[3]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工业创新效率空间格局研究 [J].
杜志威 ;
吕拉昌 ;
黄茹 .
地理科学, 2016, 36 (03) :321-327
[4]   中国主要经济区城市工业用地效率的时空差异和收敛性分析 [J].
谢花林 ;
王伟 ;
姚冠荣 ;
刘志飞 .
地理学报, 2015, 70 (08) :1327-1338
[5]   长三角城市群R&D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分析及空间分异 [J].
曹贤忠 ;
曾刚 ;
邹琳 .
经济地理, 2015, 35 (01) :104-111
[6]   中国区域创新的时空动态分析 [J].
程叶青 ;
王哲野 ;
马靖 .
地理学报, 2014, 69 (12) :1779-1789
[7]   基于Bootstrap-DEA方法的中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空间差异研究 [J].
陈国生 ;
杨凤鸣 ;
陈晓亮 ;
赵晓军 .
经济地理, 2014, 34 (11) :36-42
[8]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时空格局 [J].
范斐 ;
杜德斌 ;
李恒 ;
游小珺 .
地理学报, 2013, 68 (10) :1331-1343
[9]   浙江省科技资源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配置效率研究 [J].
陈修颖 ;
陈颖 .
地理科学, 2012, 32 (04) :418-425
[10]   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樊华 ;
周德群 .
科研管理, 2012, 33 (01) :10-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