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减贫经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互鉴性

被引:8
作者
姜安印
张庆国
机构
[1] 兰州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减贫; 中国经验; 发展中国家; 互鉴性;
D O I
10.14089/j.cnki.cn11-3664/f.2016.04.008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效,为实现全球减贫目标做出了重大贡献。总结和梳理中国减贫实践的经验,既是中国自身实现从效率优先向效率加公平转型的内在要求,也有"一带一路"建设中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借鉴中国减贫经验、加速经济增长的外部需求。中国减贫实践成功的奥秘,一是在构建包括政府、市场组织、非政府组织、贫困者自身等多元网络状主体结构的同时,培育、增强当地政府应对和解决贫困问题的能力;二是从制度、体制、机制上协调不同主体和资源,使之相互高度配合;三是扶贫措施对贫困人口的针对性得当。中国的减贫实践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形成机理、不同的限制条件所制约的减贫工作提供了多视角的借鉴,集中体现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地方政府的主动性和主导性、注重减贫战略的持续性和协调性、着力构筑社会安全最低屏障、有效借力国际减贫资源等方面。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A THEORY OF THE LOW-LEVEL EQUILIBRIUM TRAP IN UNDERDEVELOPED ECONOMIES [J].
NELSON, RR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6, 46 (05) :894-908
[2]  
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报告.[M].张琦.经济日报出版社.2014,
[3]  
以自由看待发展.[M].(印) 森;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  
世界贫困的挑战.[M].(瑞典)冈纳·缪尔达尔(GunnarMyrdal)著;顾朝阳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
[5]  
论人力资本投资.[M].[美]舒尔茨 著;吴珠华等 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6]  
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M].[美]R·讷克斯 著;谨斋 译.商务印书馆.1966,
[7]   农村精准扶贫:理论基础与实践情势探析——兼论复合型扶贫治理体系的建构 [J].
李鵾 ;
叶兴建 .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5, (02) :26-33+54
[8]   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 [J].
邓维杰 .
农村经济, 2014, (06) :78-81
[9]   基于矛盾论、增长诊断理论和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中国发展模式分析 [J].
杨英明 ;
黄伟 ;
陈丽娟 .
财政研究, 2014, (04) :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