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研究——基于土地发展权的视角

被引:88
作者
朱一中 [1 ]
曹裕 [2 ]
机构
[1]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土地发展权;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2.10.021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基于土地发展权概念建立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理论模型,并以广州市为例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认为,农民应获得土地增值中的农地发展权收益,政府应获得市地发展权收益,开发商应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下的土地开发资本投入收益。农民、开发商和政府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理想比例是农民约占25%—30%,开发商约占15%—20%,政府约占50%—55%。以农地发展权的平均价值作为制定征地补偿标准的依据不仅体现了补偿公平原则,也符合通过市场机制对被征农地进行补偿的制度改革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3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城市扩展过程中的农地非农化:代价性消耗与过度性消耗.[D].陈兴雷.南京农业大学.2011, 05
[2]   国外土地发展权转让理论研究进展 [J].
靳相木 ;
沈子龙 .
经济地理, 2010, 30 (10) :1706-1711
[3]   关于将集体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增值税征税范围的探讨 [J].
常新 ;
单亮 .
税务研究, 2010, (04) :32-36
[4]   土地发展权制度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 [J].
臧俊梅 ;
张文方 ;
李明月 ;
韩书成 ;
欧阳静华 .
农村经济, 2010, (01) :125-129
[5]   武汉市征地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测算 [J].
陈莹 ;
谭术魁 ;
张安录 .
中国土地科学, 2009, 23 (12) :16-21
[6]   关于我国农地转非自然增值分配理论的新思考 [J].
周诚 .
农业经济问题, 2006, (12) :4-7+79
[7]   经济转型期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形成机理及其分配 [J].
马贤磊 ;
曲福田 .
中国土地科学, 2006, (05) :2-6+12
[8]   农地非农化: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补偿标准——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J].
邹秀清 .
经济评论, 2006, (05) :43-52
[9]   我国农地转用中的土地收益分配实证研究——基于昆山、桐城、新都三地的抽样调查分析 [J].
王小映 ;
贺明玉 ;
高永 .
管理世界, 2006, (05) :62-68
[10]   必须给被征地农民以合理补偿 [J].
蔡继明 .
中国审计, 2004, (08) :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