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流域198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

被引:9
作者
马小雪
卞子诰
李娜
李永泰
赵静
曾春芬
王腊春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科学与海洋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城市化; 主成分分析; 驱动机制;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6.048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目的]研究近30a来秦淮河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及驱动力,为秦淮河流域的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和流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GIS功能对秦淮河地区1980,1995,2000,2005,2008,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叠加转换,建立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在此基础上分析秦淮河地区近30a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结合相应的社会统计资料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结果]流域内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林草覆盖面积略有减少;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性,2005—2008期间变化最大;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源于耕地的转入,其次是林地、水域;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论]城市化发展要素是推动该区建设用地增加、耕地面积减少这一现象的主要驱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72 / 27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城市化背景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河流水质影响研究.[D].胡和兵.南京师范大学.2013, 01
[2]   近20年来黑河干流中游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驱动力定量研究 [J].
李传哲 ;
于福亮 ;
刘佳 ;
严登华 ;
周婷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3) :353-363
[3]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水文效应研究 [J].
许有鹏 ;
丁瑾佳 ;
陈莹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9, (04) :67-73
[4]   城市化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以秦淮河流域为例 [J].
王艳君 ;
吕宏军 ;
施雅风 ;
姜彤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1) :30-36
[5]   关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方法的讨论 [J].
朱会义 ;
李秀彬 .
地理学报, 2003, (05) :643-650
[6]   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位分析和耕地保护机制研究 [J].
张侠 ;
葛向东 ;
濮励杰 ;
黄贤金 ;
彭补拙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6) :677-683
[7]   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J].
朱会义 ;
何书金 ;
张明 .
地理研究, 2001, (06) :669-678
[8]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寻求新的综合途径 [J].
蔡运龙 .
地理研究, 2001, (06) :645-652
[9]   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 [J].
朱会义 ;
李秀彬 ;
何书金 ;
张明 .
地理学报, 2001, (03) :253-260
[10]   国际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环境影响研究 [J].
李晓兵 .
地球科学进展, 1999, (04) :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