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际碳排放效率的空间计量

被引:134
作者
马大来 [1 ]
陈仲常 [2 ]
王玲 [1 ]
机构
[1]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2]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碳排放效率; 空间计量; 至强有效前沿的最小距离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基于至强有效前沿的最小距离法测算了我国1998-2011年的省际CO2排放效率,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效率达到生产前沿后在投入或产出方面所做出的改动最小。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省际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性以及空间相关性,最后运用1998-201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省际碳排放效率表现出较大的省际差异性,东部沿海省份的平均碳排放效率显著高于内陆省份。分地区看,东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走势相对平稳,全国及中西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则呈现出"U"型曲线的走势,并且东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明显要高于中西部地区;空间自相关Moran’s I检验显示,省际碳排放效率在空间上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具有明显的集群趋势,而空间LISA图则表明省际碳排放效率不仅具有空间依赖性的特征,同时也有空间异质性的表现;经济规模、工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效率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对外开放、企业所有制结构以及政府干预对碳排放效率有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对于将来中国提高碳排放效率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着重调整工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同时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加强政府的碳减排工作力度。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FDI、国际贸易的技术效应与我国省际碳排放绩效 [J].
罗良文 ;
李珊珊 .
国际贸易问题, 2013, (08) :142-150
[2]   区域技术差距视角下省际工业CO排放效率 [J].
程云鹤 ;
齐晓安 ;
汪克亮 ;
杨力 .
系统工程, 2013, (03) :41-51
[3]   碳管制效率、政府能力与碳排放 [J].
支燕 .
统计研究, 2013, 30 (02) :64-72
[4]   结构性调整能否改善碳排放绩效?——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 [J].
查建平 ;
唐方方 ;
别念民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 29 (11) :18-33
[5]   中国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非参数前沿的实证分析 [J].
周五七 ;
聂鸣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 29 (09) :58-70+161
[6]   工业结构与碳排放的关联性——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 [J].
牛鸿蕾 ;
江可申 .
技术经济, 2012, 31 (06) :76-83
[8]   中国省际碳排放效率研究 [J].
李涛 ;
傅强 .
统计研究, 2011, 28 (07) :62-71
[9]   中国全要素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区域差异——考虑非期望产出共同前沿函数的研究 [J].
王群伟 ;
周德群 ;
周鹏 .
财贸经济, 2010, (09) :112-117
[10]   生产中碳排放效率长期决定及其收敛性分析 [J].
魏梅 ;
曹明福 ;
江金荣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27 (09) :43-5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