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4 条
区域旅游景点空间分布格局及可达性评价——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为例
被引:66
作者:
朱磊
[1
,2
,3
]
胡静
[1
,3
]
周葆华
[2
]
李亚娟
[1
,3
]
吕丽
[1
,3
]
贾垚焱
[1
,3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安庆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
来源:
关键词:
旅游景点;
空间格局;
空间可达性;
历史文化资源;
交通轴线;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8.07.023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内不同类别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结构和可达性进行综合评价,并探究其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类别旅游景点均呈集聚型分布状态,人文景点集聚程度高于自然景点,且不同类型景点系统分形特征明显,存在局部围绕城市和交通线分布的情况,表现为"大集聚、小分散"的核心边缘分布格局。(2)示范区旅游景点的空间可达性整体较优,平均可达时间为22.55 min,但区域内可达性分布差异显著,呈现明显的交通指向性特征,自然景点的可达性要优于人文景点的可达性。(3)不同类别景点基于县域单元的整体可达性空间上呈集聚格局,可达性的热点区共同表现为以铜陵市、铜陵县、南陵县、繁昌县和青阳县为核心的圈层结构,冷点区域主要呈连续带状分布在示范区的西南部地区。(4)影响可达性的因素主要有旅游景点空间分布、交通路网结构的区域差异以及自然和人文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90 / 198+216
+216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