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两类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比较

被引:23
作者
张正峰 [1 ]
杨红 [2 ]
吴沅箐 [3 ]
郭碧云 [4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3]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4]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治; 宅基地置换; 村庄归并; 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作为上海市郊区出现的两类重要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宅基地置换模式和村庄归并模式在改善农民集中居住的环境、增加耕地面积、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方面都取得显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宅基地置换模式是在政府主导下开展的,是外援驱动主要影响下的"新型城镇开发",需要配套农民市民化后的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政策。多出现于经济较发达、工业化程度较高的近郊快速城市化地区。核心是推进城市化,整治要点是将农村居民点纳入到规划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统筹配置,安置区的住房设计以容积率较高的多层楼房为主,同时建设相对配套的各项市政服务设施,从而解决农民非农就业与居住的空间匹配问题。村庄归并模式是在村集体主导、政府支持下开展的,是一种内核驱动主要影响下的"村庄自我更新",需配套财税政策来解决整治资金问题。多出现于经济欠发达、工业化程度较低的远郊的农业地区。核心是扩大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促进农村居住和产业发展的集中,其整治要点是村庄空间的重构,以降低农村基础设施服务成本,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平原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整治分类研究——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J].
王玉东 ;
郝晋珉 ;
杨立 ;
王丽敏 ;
郭德吉 ;
贾智海 ;
武秀梅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3) :13-18
[2]   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J].
冯长春 ;
赵若曦 ;
古维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3) :6-12
[3]   农村居民点整理后耕地质量评价与应用 [J].
曲衍波 ;
张凤荣 ;
郭力娜 ;
许月卿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02) :226-233
[4]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下的农村居民点斑块整理模式评价 [J].
张晓平 ;
朱道林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01) :244-249+297
[5]   环渤海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分区及其整治策略 [J].
刘玉 ;
刘彦随 ;
郭丽英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6) :306-312
[6]   中国典型农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模式 [J].
陈玉福 ;
孙虎 ;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10, 65 (06) :727-735
[7]   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及整理模式探讨 [J].
关小克 ;
张凤荣 ;
赵婷婷 ;
方磊 ;
朱泰峰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 29 (03) :114-118+128
[8]   基于现状调查的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 [J].
张占录 ;
张远索 .
地理研究, 2010, 29 (05) :891-898
[9]   城市化快速推进地区村庄改造研究——基于上海市郊区的调查 [J].
楼江 ;
祝华军 ;
蔡建秀 .
农业经济问题, 2010, 31 (03) :92-97+112
[10]   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点拆并和整理模式实践与评价——上海的经验 [J].
张正芬 ;
王德 .
规划师, 2009, 25 (04)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