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MRW声誉模型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博弈研究

被引:11
作者
卜亚 [1 ]
姜苏莉 [2 ]
王芳 [1 ]
机构
[1] 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苏州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机构; KMRW声誉模型; 博弈研究;
D O I
10.13490/j.cnki.frr.2017.11.003
中图分类号
F724.6 [电子贸易、网上贸易]; F832.1 [金融、银行体制];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1 ;
摘要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现爆发式的发展态势,在给公众带来普惠金融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给现有监管体系带来了挑战。其主要原因在于,互联网金融的虚拟性和创新性等特性,增加了互联网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容易造成监管体系的低效和不足。声誉机制是为关心长期利益的参与人提供的一种隐性激励,用以保证其短期选择的承诺,因此,它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博弈主体;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KMRW声誉模型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动态博弈模型,揭示声誉的激励与约束作用;最后,基于声誉视角进行了监管机制的设计,并针对如何实现对互联网金融的有效监管提出了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5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互联网金融规制的反思与改进 [J].
张斌 .
南方金融, 2017, (03) :37-45
[2]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生成机理分析 [J].
王倩 ;
吴承礼 .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86-91
[4]   Fintech的潜在风险与监管应对研究 [J].
朱太辉 ;
陈璐 .
金融监管研究, 2016, (07) :18-32
[5]   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监管 [J].
刘斐 .
开放导报, 2016, (03) :101-104
[6]   互联网金融监管“宏观—微观”协同框架研究 [J].
刘志洋 .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6, 31 (02) :106-116
[7]   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机制构建——基于激励相容的视角 [J].
卜亚 ;
张敏 .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 (01) :83-87
[8]   基于KMRW声誉模型的众筹模式信任机制研究 [J].
许亚斌 ;
朱先奇 ;
史彦虎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5, 45 (24) :38-44
[9]   英美P2P监管体系比较与我国P2P监管思路研究 [J].
黄震 ;
邓建鹏 ;
熊明 ;
任一奇 ;
乔宇涵 .
金融监管研究 , 2014, (10) :45-58
[10]   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思考 [J].
汤皋 .
金融会计, 2013, (12) :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