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主要大气污染物季节变化及相关气象分析

被引:67
作者
贾梦唯 [1 ]
赵天良 [1 ]
张祥志 [2 ]
吴香华 [3 ]
汤莉莉 [2 ]
王黎明 [3 ]
陈煜升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实验室
[2]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复合污染物; 南京; 气象要素; 季节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为研究南京主要大气复合污染物PM2.5、PM10和O3四季变化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子,利用2013年1月2015年2月国控点环境监测数据对浓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再利用WRF模式模拟的精细大气边界层气象场,分析气象要素与各污染物的相关性,并建立统计模型.结果表明:PM10、PM2.5冬高夏低,冬季日均值分别为160.6μg/m3和98.0μg/m3;日变化特征四季基本一致,但秋冬季最强,夏季最弱,且冬季上午峰值比其余三季延后1~2h.各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细粒子占主导,PM2.5/PM10年均值为0.59;首要污染物为PM2.5、PM10、O3的年频率分别为51.5%、26.6%和13.5%,PM2.5主导四季AQI的变化,尤其是在重污染的情况下,首要污染物为PM2.5占96%.O3浓度春末夏初高、秋末冬初低,日变化为单峰式;O3与边界层高度呈显著正相关,四季相关系数分别为0.500、0.572、0.326、0.323.四季PM10、PM2.5、O38hmax日值逐步回归方程拟合度为40%65%.
引用
收藏
页码:2567 / 257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长江三角洲地区冬季能见度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J].
周奕珂 ;
朱彬 ;
韩志伟 ;
潘晨 ;
郭婷 ;
魏建苏 ;
刘端阳 .
中国环境科学, 2016, 36 (03) :660-669
[2]   南京市霾天气与主要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 [J].
赵子菁 ;
魏永杰 ;
张祥志 ;
秦玮 ;
谢慧芳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5, (12) :3570-3580
[3]   周边气象条件对南京城区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J].
常炉予 ;
赵天良 ;
何金海 ;
汤莉莉 ;
于红霞 ;
单云鹏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 (06) :95-101
[4]   基于WRF模式的兰州秋冬季大气污染预报模型研究 [J].
何建军 ;
余晔 ;
刘娜 ;
赵素平 ;
陈晋北 .
气象, 2013, 39 (10) :1293-1303
[5]   天津滨海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特征分析 [J].
王莉莉 ;
王跃思 ;
吉东生 ;
辛金元 ;
胡波 ;
王万筠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07) :1077-1086
[6]   MM5/WRF气象场模拟差异对CMAQ空气质量预报效果的影响 [J].
程兴宏 ;
徐祥德 ;
丁国安 ;
李德平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12) :1411-1419
[7]  
Aerosol pollution in China:Present and future impact on environment[J]. Xuexi Tiea, Junji Caob,a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Boulder, CO, USA b SKLLQG, Institute of Earth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o. 10 Fenghui South Road, High-Tech Zone, Xi’an 710075, China.Particuology. 2009(06)
[8]   北京市大气中PM10和PM2.5的污染水平特征研究 [J].
李卫军 ;
邵龙义 ;
李金娟 ;
杨书申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6, (02) :18-20
[9]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 and fine particles in Beijing[J]. WANG Jing-li 1, ZHANG Yuan-hang 2, SHAO Min 2,* , Liu Xu-lin 3, ZENG Li-min 2, CHENG Cong-lan 1, XU Xiao-feng 1 (1.Institute of Urban Meteorology, CMA, Beijing 100089, China.;2.State Joint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Simula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3.Beijing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Ce
[10]  
Heterogeneous reactions on the surface of fine particles in the atmosphere[J]. DING Jie & ZHU Tong State Key Joint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Simula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Zhu Tong (e-mail:tzhu@ pku.edu.c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