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水造形——雨洪韧性城市设计研究

被引:47
作者
周艺南 [1 ]
李保炜 [2 ]
机构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
关键词
雨洪韧性; 城市设计; 韧性城市; 生态城市; 性能化设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 [城市规划]; TV213.9 [水利资源综合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082802 ;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和强度骤增,城市雨洪灾害日益严重。通过城市形态和空间环境塑造的手段来提升城市雨洪韧性的城市设计方法打破了传统的设计模式,成为应对城市雨洪灾害的有效途径。文章首先基于韧性城市的相关理论探讨了雨洪韧性城市设计的概念和内涵,建构雨洪韧性城市设计的理论框架;其次,结合设计案例,围绕四个城市设计的核心问题,分析设计实践中提升城市雨洪韧性的方法,包括土地利用优化、城市结构组织、多用空间塑造和城市系统整合;最后,对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做了进一步思考。雨洪韧性城市设计拓展了传统城市设计的外延,为生态城市的性能化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 [J].
仝贺 ;
王建龙 ;
车伍 ;
李俊奇 ;
聂爱华 .
南方建筑, 2015, (04) :108-114
[2]   海绵城市概念与思想 [J].
杨阳 ;
林广思 .
南方建筑, 2015, (03) :59-64
[3]   “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 [J].
俞孔坚 ;
李迪华 ;
袁弘 ;
傅微 ;
乔青 ;
王思思 .
城市规划, 2015, 39 (06) :26-36
[4]   城市水系统弹性研究进展 [J].
俞孔坚 ;
许涛 ;
李迪华 ;
王春连 .
城市规划学刊, 2015, (01) :75-83
[5]   国土尺度生态安全格局 [J].
俞孔坚 ;
李海龙 ;
李迪华 ;
乔青 ;
奚雪松 .
生态学报, 2009, 29 (10) :5163-5175
[6]   中国古代的城市水系 [J].
吴庆洲 .
华中建筑, 1991, (02) :55-61+42
[7]  
基于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的雨洪管理模式研究[D]. 章戈.浙江大学 2013
[8]  
中国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4
[9]  
生态城市主义[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杨沛儒, 2010
[10]  
Urban surface water system in coastal areas: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Almere and Tianjin Eco-city[J] . Tao Zou,Zhengnan Zhou.Open Journal of Ecology . 2013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