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

被引:777
作者
俞孔坚 [1 ]
李迪华 [1 ]
袁弘 [2 ]
傅微 [1 ]
乔青 [2 ]
王思思 [3 ]
机构
[1]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2]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3]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关键词
海绵城市; 水生态基础设施; 生态系统服务; 景观安全格局; 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92 [排水工程(沟渠工程、下水道工程)]; TV213.9 [水利资源综合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摘要
当今中国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洪涝灾害,水生物栖息地丧失等多种水问题。这些水问题综合症是系统性、综合的问题,亟需一个更为综合全面的解决方案。"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正是立足这一背景。文章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景观安全格局等理论,结合北京市、六盘水市以及哈尔滨群力国家湿地公园等案例,详细阐述了"海绵城市"概念的源起、发展、内涵和构建方法体系,指出"海绵城市"有别于传统的工程依赖性治水思路和"灰色"基础设施,它作为一种生态途径,其构建核心在于建立跨尺度的水生态基础设施,以综合解决中国城乡突出的水问题,并对未来"海绵城市"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美丽中国的水生态基础设施:理论与实践 [J].
俞孔坚 .
鄱阳湖学刊, 2015, (01) :5-18
[2]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 [J].
苏义敬 ;
王思思 ;
车伍 ;
魏一哲 ;
董音 .
南方建筑, 2014, (03) :39-43
[3]  
The bedform morphology of Chinese sturgeon spawning sites in the Yangtze River[J]. Yu-jun YI,Shang-hong ZHANG,Zhao-yin WA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2013(03)
[4]   快速城市化地区“绿色海绵”雨洪调蓄与水处理系统规划研究 以辽宁康平卧龙湖生态保护区为例 [J].
王云才 ;
崔莹 ;
彭震伟 .
风景园林, 2013, (02) :60-67
[5]   建筑与水涝共生——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 [J].
俞孔坚 .
建筑学报, 2012, (10) :68-69
[6]   生态基础设施先行:武汉五里界生态城设计案例探析 [J].
俞孔坚 ;
张媛 ;
刘云千 .
规划师, 2012, 28 (10) :26-29
[7]   构建城市绿色海绵——生态雨洪调蓄系统规划研究 [J].
莫琳 ;
俞孔坚 .
城市发展研究, 2012, 19 (05) :130-134
[8]   基于“生态海绵城市”构建的雨水利用规划研究 [J].
董淑秋 ;
韩志刚 .
城市发展研究, 2011, 18 (12) :37-41
[9]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策略 [J].
俞孔坚 ;
王思思 ;
乔青 .
北京规划建设, 2010, (03) :54-58
[10]   北京城市扩张的生态底线——基本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安全格局 [J].
俞孔坚 ;
王思思 ;
李迪华 ;
乔青 .
城市规划, 2010, 34 (02)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