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网络的跨界旅游区边界效应测度及转化

被引:37
作者
杨效忠 [1 ,2 ]
张捷 [2 ]
叶舒娟 [1 ]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2]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
关键词
社会网络; 跨界旅游区; 边界效应; 天堂寨;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0.06.024
中图分类号
F590 [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0701 ; 070104 ;
摘要
行政边界是跨界旅游区空间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边界效应测度是分析其影响性质、方向与程度大小的重要尺度。借助社会网络的密度和中心度等网络指标,构建了跨界旅游区的整体边界效应和节点边界效应两类测度指标,以大别山天堂寨跨界旅游区为例,对其边界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跨省界旅游区的整体边界效应显著大于跨县界旅游区的整体边界效应,边界两侧的整体边界效应也存在分异;跨省界旅游区边界效应显著性节点组织的比例高于跨县界旅游区边界效应显著性节点组织的比例,其中非显著性的节点主要集中在景区管委会、旅游局、景区经营公司等社会组织。边界效应大小取决于行政边界的层级、地理交通、边界两侧旅游发展水平和成熟度的差异、情感认知等因素。跨界旅游区边界屏蔽效应向中介效应转化的源动力来源于旅游资源共生性、利益主体对旅游市场拓展意愿,根本动力来自于区域旅游一体化的要求,并提出相应的转化途径。基于社会网络的边界效应分析法为研究跨界旅游合作机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引用
收藏
页码:826 / 83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跨界旅游区的组织网络结构与合作模型——以大别山天堂寨为例 [J].
杨效忠 ;
张捷 ;
乌铁红 .
地理学报, 2009, 64 (08) :978-988
[2]   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中边界效应的定量化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入境旅游为例 [J].
靳诚 ;
陆玉麒 .
旅游学刊, 2008, (10) :34-39
[3]   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构建 [J].
杨兴柱 ;
顾朝林 ;
王群 .
地理学报, 2007, (06) :609-620
[4]   边界效应的测定方法及其在长江三角洲的应用 [J].
李郇 ;
徐现祥 .
地理研究, 2006, (05) :792-802
[5]   引力模型与边界效应分析——以长三角和珠三角服务贸易为例 [J].
王晔倩 ;
林理升 .
上海经济研究, 2006, (08) :38-44
[6]  
边界效应与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M]. 中国金融出版社 , 李铁立著, 2005
[7]  
社会网分析讲义[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罗家德著, 2005
[8]   Intranational home bias in trade [J].
Wolf, HC .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0, 82 (04) :555-563
[9]  
Political boundaries and tourism: borders as tourist attractions[J] . Dallen J Timothy.Tourism Management . 199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