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短缺与劳工短缺——“民工荒”问题研究

被引:95
作者
刘林平
万向东
张永宏
机构
[1] 中山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制度短缺; “民工荒”; 高流动性;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06.08.006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本文认为,在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外来工(农民工)主要(只能)通过私人网络关系去寻找工作。利用网络寻找工作不一定能使他们得到工资较高的工作岗位,却可以节省找工成本。由于外来工工资较低,所以,他们不能安心在所在企业工作,因而有较高的流动率。高流动率造成了劳工短缺即“民工荒”。作为群体的外来工之所以工资低,主要是最低工资标准丧失了调节作用,这是基本的、直接的制度缺陷。外来工的高流动性还塑造了劳资关系双方的短期行为。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农民工高流动率和不能转化为真正的职业工人的制度背景,这就是“半工半耕”和城乡二元户籍划分的正式制度、乡土社会的传统社会规范和社会公众(包括农民工自身)对农民工的认知心理等非正式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过密型农业(上) [J].
黄宗智 .
读书, 2006, (02) :30-37
[2]   “民工荒”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J].
王俊霞 ;
王孟欣 .
中国人口科学, 2005, (S1) :124-127
[3]   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就业效应——兼论“民工荒” [J].
章铮 ;
谭琴 .
中国工业经济, 2005, (07) :5-11
[4]   深圳“民工荒”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J].
鲁志国 ;
刘志雄 .
特区经济, 2005, (05) :249-250
[5]   民工供给量的统计分析——兼论“民工荒” [J].
章铮 .
中国农村经济, 2005, (01) :17-25
[6]   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 [J].
劳动保障部课题组 .
劳动保障通讯, 2004, (11) :37-38
[7]   外来人群体中的关系运用——以深圳“平江村”为个案 [J].
刘林平 .
中国社会科学, 2001, (05) :112-124+207
[8]  
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型与发育[M]. 商务印书馆 , 蔡昉, 2005
[9]  
组织理论[M]. 华夏出版社 , (美)W.理查德·斯格特(W.RichardScott)著, 2002
[10]  
乡土中国[M]. 三联书店 , 费孝通 著,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