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血瘀合并脑缺血模型的建立

被引:18
作者
苗明三
程再兴
宰炎冰
张玉林
刘亚敏
机构
[1] 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
关键词
血瘀; 脑缺血; 疾病动物模型;
D O I
10.19378/j.issn.1003-9783.2007.01.001
中图分类号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1001 ;
摘要
目的探讨血瘀性脑缺血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采用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的方法造大鼠血瘀模型,每日于大鼠后腿内侧肌注地塞米松溶液0.2mg/kg,连续注射10d。血瘀模型成功时,麻醉动物分离两侧颈总动脉作结扎术,造脑缺血模型,空白组和其中一组模型组施假手术。结果与空白组比,手术组和假手术组全血黏度值和TT、PT、APTT值的改变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空白组和手术组比,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的ATP活力、乳酸含量和乳酸脱氢酶活力、NO和NOS含量、SOD和MDA含量、Glu和T-AA含量、ET和CGRP含量变化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与手术组或假手术组比,尼莫地平、华佗再造丸对血瘀合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液凝聚时间、ATP活力、乳酸含量和乳酸脱氢酶活力、NO和NOS含量、SOD和MDA含量、Glu和T-AA量、ET和CGRP含量均有改善作用(P<0.05或P<0.01)。结论采用上述方法可以成功建立血瘀性脑缺血大鼠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M].薛慎伍主编;.黄河出版社.2002,
[2]   中药复方防治脑缺血药理机制研究述要 [J].
张爱林 ;
张家玮 ;
不详 .
中医药学刊 , 2003, (02) :282-283
[3]   防瘫通脉胶囊防治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 [J].
远玲 ;
张经华 ;
姜林芳 .
山东中医杂志, 1999, (04) :14+16+15-14+16+15
[4]   风寒表证和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 [J].
杨士友 ;
孙备 ;
裴月梅 ;
韩明向 ;
王钦茂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1997, (01) :56-58+52+66
[5]   “血瘀”病理模型探索(一) [J].
毛腾敏 ;
林建和 .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85, (04) :246-248+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