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表证和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

被引:52
作者
杨士友
孙备
裴月梅
韩明向
王钦茂
机构
[1] 安徽省药物研究所
[2] 安徽中医学院
关键词
风寒表证,寒凝血瘀,动物模型;
D O I
10.19945/j.cnki.issn.1006-3250.1997.01.021
中图分类号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1001 ;
摘要
大鼠自由饲养于风(5~6级)寒(3~7℃)环境中,前期(6天)表现符合中医的风寒表证,见发热、恶风寒、打喷嚏等症状;后期(14天)表现符合中医的寒凝血瘀证,见血液增粘、增浓、增聚,微循环流态恶化,微血管管径、流速、流量降低。活血药和祛风药对此血瘀动物的血液流变性、微循环以及发热和一般状况有改善作用,配伍后作用增强。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58+52+6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热毒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制 [J].
王殿俊 ;
刘小浩 ;
金辉 ;
沈明勤 ;
叶其正 ;
常复蓉 .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92, (01) :18-21
[2]   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制 [J].
张珊珊 ;
倪瑾 ;
吴垦莉 ;
柳传玲 ;
夏友祥 .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92, (01) :21-23
[3]   肢体痹证的造模方法 [J].
王绪辉 ;
郑效文 ;
施杞 .
上海中医药杂志 , 1986, (03) :3-5
[4]   “血瘀”病理模型探索(一) [J].
毛腾敏 ;
林建和 .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85, (04) :246-248+315
[5]  
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李仪奎主编,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