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新区:实践与目标的偏差及政策反思

被引:38
作者
刘继华 [1 ,2 ]
荀春兵 [1 ]
机构
[1]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公司规划二所
[2]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政策制定; 政策执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基于国家级新区发展历程和成效的分析,指出国家级新区作为重要的区域政策,其实际发展成效与原定政策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体现在:国家级新区数量快速扩张,增长极核作用逐步减弱;规划规模过大,助推中心城市蔓延;土地使用粗放,"产城分离"问题较为突出;政府主导开发,加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等。而问题的根源在于国家级新区政策的理论基础不适当、出台过程不规范和执行过程缺监管,导致政策效力较低,且带来资源错配和产能过剩风险。最后提出一系列建议,包括:暂停国家级新区的审批;评估既有国家级新区选址和规划的科学性;明确监管责任,加强实施过程的政策指导;完善实施机制,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1]   上海浦东发展路径研究 [J].
曾刚 ;
倪外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 28 (04) :9-12+23
[12]   论开发区的政策效用与调整——国家经济技术与高新产业开发区未来发展探讨 [J].
张艳 ;
赵民 .
城市规划, 2007, (07) :18-24
[13]   增长极理论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J].
高煦照 .
改革与战略, 2007, (06) :97-99
[14]   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及其误区超越 [J].
周毅 .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3) :40-44
[15]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理论与政策研究 [J].
李仁贵 .
经济研究, 1988, (09) :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