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伦理支撑的现实性考量——基于传统伦理维度的思考与启迪

被引:3
作者
郑文宝 [1 ,2 ]
机构
[1]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2] 黑龙江工程学院思政部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伦理道德; 实体性; 德治; 德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2-052 [道德与社会];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关于和谐社会伦理支撑的研究成果已经十分丰硕,但从微观上看,这些研究缺乏可行性操作方案。正视伦理与道德的差异是和谐社会伦理研究的基本理论前提,中国传统社会"内圣外王"的人才选拔模式保证了伦理研究成果向现实社会践行模式的转化。在客观环境已经发生变化的当代中国,"圣"与"王"很难再次完美结合,"德制"即伦理制度是伦理研究成果向现实生活内容转化的唯一有效途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诸多合理因子是伦理制度安排的主要内容,这既是现实的,也是可能的,更是必须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87 / 39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在交往和代表的循环中发现民意——微博“围观”引发的思考 [J].
张颖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2 (05) :136-140
[2]   乌托邦的现代性困境 [J].
李永虎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 (03) :24-29
[3]   社会分层与和谐伦理关系的构建 [J].
吴沁芳 .
学术交流, 2009, (02) :117-121
[4]   人伦之和的理性吁求——谈现代和谐家庭的伦理建设 [J].
周丽 .
政工研究动态, 2009, (Z1) :19-20+23
[5]  
董仲舒集.[M].(汉) 董仲舒; 撰.学苑出版社.2003,
[6]  
论人的奴役与自由.[M].(俄)尼古拉·别尔嘉耶夫(НиколайАлексаидровичБердяев)著;张百春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7]  
礼记正义.[M].(汉)郑玄注;龚抗云整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8]  
中国伦理思想通史.[M].王凯等撰;张锡勤等主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
[9]  
爱因斯坦文集.[M].[德]爱因斯坦 著;许良英;范岱年 编译.商务印书馆.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