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往和代表的循环中发现民意——微博“围观”引发的思考

被引:6
作者
张颖
机构
[1] 广州大学公法研究中心
关键词
围观; 交往; 代表; 民意; 法治整合;
D O I
10.13968/j.cnki.1009-9107.2012.05.008
中图分类号
D034 [国家体制];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1 ;
摘要
"微博"成为民意聚集的平台,反思它聚集和表达民意的方式,本质上是民众对社会事件进行的"围观"。它固然是民意最直接、最自发的表达,但缺乏整合,尚不能说形成了对制度化的"表达"。这种民意机制产生根本冲击的力量,甚至在补充"代表"作为民意机制不足的方面也效果有限。从出现的合理性来看,"围观"通过民众自主交往表达民意,是民主实践对"代表"制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必然结果;从其效果而言,要真正实现对"代表"这种民意机制的补充,就要对"围观"这种自发的民意表达机制进行法治整合——其中,"交往"作为"围观"等民意自发表达过程最核心的行为模式,正是法治整合的对象。总而言之,要使自发的民意表达能够有效地促成民意实现,就应当将"交往"和"代表"两种民意表达方式在法治框架内实现整合。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4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2]  
权力论[M]. 东方出版社 , (英)伯特兰·罗素著, 1988
[3]  
叫魂[M]. 上海三联书店 , (美)孔飞力(PhilipA.Kuhm)著, 1999
[5]  
在事实与规范之间[M]. 三联书店 , (德)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 2003
[6]  
治理与善治[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俞可平主编, 2000
[7]  
联邦党人文集[M]. 商务印书馆 , (美)汉密尔顿(AlexanderHamilton)等著, 1980
[8]  
Mayors and urban governance: developing a facilitative leadership style?. Greasley, Stephen,Stoker, Gerry. Public Administration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