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动力源泉——基于动能解构视角的研究

被引:31
作者
杨晨 [1 ]
原小能 [2 ]
机构
[1]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2]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产业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新旧动能转换; SFA(随机前沿分析); 全要素生产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19 [服务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2 ; 120202 ; 0202 ;
摘要
立足中国经济新旧动能亟待转换的时代背景,本文选取2005—2016年省级服务业数据,使用随机前沿模型,设定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以考察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动力源泉,研究发现,中国生产性服务业TFP呈多阶段的变动特征,技术进步是主要的正向源泉,行业增长属于"技术主导型";以TFP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是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行业动能结构相对合理;细分行业动能结构差异较大,新旧动能的结构性调整必须兼顾行业特征;发达地区应对外部冲击及政策刺激的能力较强,创新驱动是主要的增长动能,其他地区新动能疲弱,旧动能又陷入粗放式增长,动能结构有可能向不合理状态演进。为此,需要紧抓时代机遇,提升行业创新驱动力,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新动能培育的"主战场",并特别兼顾行业及区域的异质性特征,"量体裁衣",制定针对性的新旧动能转换战略。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42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中国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进展评估 [J].
郑江淮 ;
宋建 ;
张玉昌 ;
郑玉 ;
姜青克 .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06) :24-42
[2]   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动态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J].
唐晓华 ;
张欣珏 ;
李阳 .
经济研究, 2018, 53 (03) :79-93
[3]   服务业发展与“结构性减速”辨析——兼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J].
张月友 ;
董启昌 ;
倪敏 .
经济学动态, 2018, (02) :23-35
[4]   生产性服务业能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新动能吗 [J].
李平 ;
付一夫 ;
张艳芳 .
中国工业经济, 2017, (12) :5-21
[5]   经济增长动能转换与金融风险处置 [J].
袁志刚 .
经济学动态, 2017, (11) :4-15
[6]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 [J].
刘奕 ;
夏杰长 ;
李垚 .
中国工业经济, 2017, (07) :24-42
[7]   异质性视角下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再估算:1978—2012 [J].
余泳泽 .
经济学(季刊), 2017, 16 (03) :1051-1072
[8]   产业转型升级与新旧动能有序转换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J].
赵丽娜 .
理论学刊, 2017, (02) :68-74
[9]   中国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决定及其对制造业的影响 [J].
平新乔 ;
安然 ;
黄昕 .
学术研究, 2017, (03) :79-88+177
[10]   全球技术进步放缓下中国经济新动能的构建 [J].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
刘凤良 ;
于泽 ;
闫衍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6, (12) :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