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模糊证据权法在西藏一江两河流域耕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11
作者:
金贵
[1
,2
]
王占岐
[2
]
李伟松
[2
]
胡守庚
[2
]
张道军
[3
]
重多
[4
]
机构:
[1]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3]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4] 西藏国土资源规划开发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耕地适宜性评价;
模糊证据权模型;
修正后验概率;
西藏一江两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903 ;
0701 ;
070104 ;
摘要:
开展耕地适宜性评价是编制农业发展规划、优化耕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工作。文章以西藏一江两河流域18个县的耕地资源为评价对象,将模糊证据权模型引入到耕地适宜性评价中,通过该方法筛选出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状况等4个方面的9个因子作为证据图层,并计算因子图层的模糊证据权重,最后综合各因子图层的证据权重参数得出后验概率并修正形成耕地适宜性分布图。结果表明:①80.83%的适宜样本点处于修正后验概率分级图的中等适宜级别及以上,即已知信息体现出较高的吻合性,表明模糊证据权模型能够科学、有效地评价耕地资源的适宜性;②集知识驱动与数据驱动一体化的模糊证据权模型既能够充分发挥先验知识、客观规律的作用,也可以通过隶属度函数增加知识干预,有效利用专家的丰富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知识驱动方法中因子筛选和权重确定主观性强或纯粹数据驱动方法的不足;③研究区21.32×104hm2的耕地资源中,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一般适宜和不适宜的耕地资源分别占32.03%、31.94%、27.19%和8.84%,对应其空间分布情况,可以优化耕地资源规模与布局,指导高原耕地区农业生产实践,促进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246 / 1256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