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61
作者
卞显红 [1 ]
沙润 [2 ]
机构
[1] 江南大学商学院
[2]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城市旅游; 空间相互作用; 模型; 长江三角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3个基本条件:可转移性、互补性和介入机会;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旅游者流、旅游物流、旅游信息流;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非中心城市相对主要中心城市的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模型、城市旅游吸引区边界的确定模型。对长江三角洲非中心城市相对主要中心城市的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进行分析及旅游城市的旅游吸引范围的确定是划分城市旅游经济区的基本依据。依据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与旅游吸引范围的确定的分析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区进行了划分。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城市断裂点理论的验证、扩展及应用 [J].
闫卫阳 ;
秦耀辰 ;
郭庆胜 ;
李圣权 .
人文地理, 2004, (02) :12-16
[2]   空间相互作用与购物中心建设规模的确定 [J].
何炳华 .
商业研究 , 2004, (07) :23-25
[3]   大都市区城市经济整合发展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J].
陈存友 ;
汤建中 .
中国软科学, 2003, (06) :120-124
[4]   银川—吴忠空间相互作用研究 [J].
杜鹏 ;
王彦庚 .
宁夏社会科学, 2003, (03) :31-35
[5]   基于GIS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在城镇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J].
宋小冬 ;
廖雄赳 .
城市规划汇刊, 2003, (03) :46-51+96
[6]   论京津空间相互作用 [J].
戴学珍 .
地理科学, 2002, (03) :257-262
[7]   试论大都市中心城与郊区旅游的空间相互作用 [J].
阎逸 ;
董峰 .
宿州师专学报, 2001, (04) :12-14
[8]   试论区域经济空间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 [J].
谭传凤 ;
李祥妹 .
地理研究, 2001, (03) :315-321
[9]   京津空间一体化研究 [J].
戴学珍 ;
蒙吉军 .
经济地理, 2000, (06) :56-60
[10]  
卞显红,王苏洁著.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分析及其联合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