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空间均衡发展

被引:18
作者
朱付彪
陆林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关键词
都市圈旅游; 空间均衡发展; 区位商; 空间相互作用; 珠江三角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2.2 [中国区域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3301 ;
摘要
考察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空间均衡发展状况并探讨其机制。计算各城市旅游发展区位商,显示区位商≥1的城市数目有增多趋势;其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占都市圈整体平均百分比有下降趋势,2000年为19.76%,2008年下降至12.83%。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发展在空间上趋向均衡合理,旅游空间均衡发展在时间上呈增强趋势。运用系统聚类方法,选取2007年统计数据,考察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发展空间结构现状,发现其内部城市可以划分三个等级,即广州和深圳属第一等级,第二等级包括珠海和东莞,佛山、惠州、江门、中山和肇庆属第三等级。最后借助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从互补性、可达性和替代性等方面探讨了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空间均衡发展的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565 / 157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1]  
旅游地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保继刚,楚义芳编著, 1999
[12]  
中国的城市群[M].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姚士谋等著, 1992
[13]  
Multicity trip patterns[J] . Yeong-Hyeon Hwang.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 2006 (4)
[14]  
Computer servi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Trends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in the 1990s[J] . Annabel R. Kirschner.The Social Science Journal . 2005 (4)
[15]   Tourism marketing images of industrial cities [J].
Bramwell, B ;
Rawding, L .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6, 23 (01) :201-221
[16]  
Radicals and third world tourism:A Caribbean Focus. Matthews, H. G.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 1977
[17]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地竞争关系 [J].
潘丽丽 ;
保继刚 .
经济地理, 2008, (01) :152-157
[18]   区域旅游合作中感知形象的差异性与可整合性分析——以大珠三角城市群为例 [J].
李飞 ;
黄耀丽 ;
郑坚强 ;
李凡 .
旅游学刊, 2007, (01) :30-35
[19]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演化动力机制探讨 [J].
靳诚 ;
徐菁 ;
陆玉麒 .
旅游学刊, 2006, (12) :43-47
[20]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空间分布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J].
黎筱筱 ;
马晓龙 ;
吴必虎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6, (05) :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