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

被引:2234
作者
张福锁
王激清
张卫峰
崔振岭
马文奇
陈新平
江荣风
机构
[1]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肥料农学效率; 氮肥利用率; 影响因素; 提高途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4 [肥料学];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总结了近年来在全国粮食主产区进行的1 333个田间试验结果,分析了目前条件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氮磷钾肥的偏生产力、农学效率、肥料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等,发现水稻、小麦和玉米的氮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0.4 kg kg-1、8.0 kg kg-1和9.8 kg kg-1,氮肥利用率分别为28.3%、28.2%和26.1%,远低于国际水平,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呈下降趋势。造成肥料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包括高产农田过量施肥,忽视土壤和环境养分的利用,作物产量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以及养分损失未能得到有效阻控等。要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就必须从植物营养学、土壤学、农学等多学科联合攻关入手,充分利用来自土壤和环境的养分资源,实现根层养分供应与高产作物需求在数量上匹配、时间上同步、空间上一致,同时提高作物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协调作物高产与环境保护。
引用
收藏
页码:915 / 92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1]  
中国化肥区划.[M].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编著;.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6,
[12]   基于GIS的黑土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化分析 [J].
赵军 ;
商磊 ;
葛翠萍 ;
孟凯 ;
隋跃宇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6, (04) :304-307
[13]   近20年来中国大陆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 [J].
黄耀 ;
孙文娟 .
科学通报, 2006, (07) :750-763
[14]   北京市农田土壤硝态氮的分布与累积特征 [J].
刘宏斌 ;
李志宏 ;
张云贵 ;
张维理 ;
林葆 .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05) :692-698
[15]   20年来我国潮土区与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变化的对比研究 [J].
徐艳 ;
张凤荣 ;
汪景宽 ;
王秋兵 ;
王茹 .
土壤通报, 2004, (02) :102-105
[16]   土壤—作物系统中氮肥利用率的研究进展 [J].
孙传范 ;
曹卫星 ;
戴廷波 .
土壤, 2001, (02) :64-69+97
[17]   对我国化肥使用前景的剖析 [J].
李家康 ;
林葆 ;
梁国庆 ;
沈桂芹 .
磷肥与复肥, 2001, (02) :1-5
[18]   中国不同区域化肥资源利用特征与合理配置 [J].
林忠辉 ;
陈同斌 ;
周立祥 .
资源科学, 1998, (05) :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