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际数字经济规模测算、非均衡性与地区差异研究

被引:196
作者
韩兆安 [1 ]
赵景峰 [1 ]
吴海珍 [2 ]
机构
[1]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规模测算; 非均衡性; 地区差异;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21.08.009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省际数字经济规模,并分析其特征、非均衡性和地区差异。研究方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研究发现:中国省际数字经济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横向比较来看,省际数字经济主要集中在数字经济生产阶段,数字经济生产增加值占数字经济总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纵向比较来看,广东省、江苏省、北京市、四川省和上海市的数字经济规模常年保持领先地位。观测期内,省际数字经济非均衡性波动上升,且有一定的两极分化趋势,东部和中部地区两极分化趋势尤为明显。省际数字经济存在显著地区差异,区域间差异是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平均贡献率达60.01%;中部地区的差异主要来自组内,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差异则主要来自组间。研究创新: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构建数字经济测算框架并完成中国省际数字经济规模测算,进而采用Kernel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对中国及三大区域数字经济的非均衡性和地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价值:明确了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特征及地区差异,对数字经济政策制定、数字经济区域协同发展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64 / 181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21]   数字经济卫星账户:国际经验及中国编制方案的设计 [J].
杨仲山 ;
张美慧 .
统计研究, 2019, 36 (05) :16-30
[22]   数字经济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塑——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J].
乔晓楠 ;
郗艳萍 .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05) :5-15+113
[23]   数字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逻辑 [J].
张鹏 .
经济学家, 2019, (02) :25-33
[24]   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J].
裴长洪 ;
倪江飞 ;
李越 .
财贸经济, 2018, 39 (09) :5-22
[25]   数字经济的增加值及贡献度测算:历史沿革、理论基础与方法框架 [J].
蔡跃洲 .
求是学刊, 2018, 45 (05) :65-71
[26]   中国数字经济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 [J].
王彬燕 ;
田俊峰 ;
程利莎 ;
浩飞龙 ;
韩翰 ;
王士君 .
地理科学, 2018, 38 (06) :859-868
[27]   国际新经济测度研究进展及对中国的借鉴 [J].
张美慧 .
经济学家, 2017, (11) :47-55
[28]   中国居民信息消费的区域差距及影响因素——基于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李婵娟 ;
王子敏 .
现代经济探讨, 2017, (09) :92-100
[29]   数字经济的经济哲学之维 [J].
刘荣军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04) :97-100
[30]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及其应用初探 [J].
张雪玲 ;
焦月霞 .
浙江社会科学, 2017, (04) :32-4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