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际数字经济规模测算、非均衡性与地区差异研究

被引:196
作者
韩兆安 [1 ]
赵景峰 [1 ]
吴海珍 [2 ]
机构
[1]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规模测算; 非均衡性; 地区差异;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21.08.009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省际数字经济规模,并分析其特征、非均衡性和地区差异。研究方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研究发现:中国省际数字经济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横向比较来看,省际数字经济主要集中在数字经济生产阶段,数字经济生产增加值占数字经济总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纵向比较来看,广东省、江苏省、北京市、四川省和上海市的数字经济规模常年保持领先地位。观测期内,省际数字经济非均衡性波动上升,且有一定的两极分化趋势,东部和中部地区两极分化趋势尤为明显。省际数字经济存在显著地区差异,区域间差异是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平均贡献率达60.01%;中部地区的差异主要来自组内,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差异则主要来自组间。研究创新: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构建数字经济测算框架并完成中国省际数字经济规模测算,进而采用Kernel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对中国及三大区域数字经济的非均衡性和地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价值:明确了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特征及地区差异,对数字经济政策制定、数字经济区域协同发展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64 / 181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数字化转型与经济社会统计的挑战和创新 [J].
许宪春 ;
张美慧 ;
张钟文 .
统计研究, 2021, 38 (01) :15-26
[2]   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统计分类问题研究 [J].
关会娟 ;
许宪春 ;
张美慧 ;
郁霞 .
统计研究, 2020, 37 (12) :3-16
[3]   纵向财政失衡程度测算、地区差异与空间收敛性 [J].
辛冲冲 ;
陈志勇 ;
徐斯旸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1, 43 (01) :1-14
[4]   对经济新形态的认识:微观经济的视角 [J].
李海舰 ;
李燕 .
中国工业经济, 2020, (12) :159-177
[6]   数字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借鉴 [J].
杜雪锋 .
经济体制改革, 2020, (05) :164-170
[7]   数字经济的统计挑战与核算思路探讨 [J].
陈梦根 ;
张鑫 .
改革, 2020, (09) :52-67
[8]   数字经济规模核算的框架、方法与特点 [J].
金星晔 ;
伏霖 ;
李涛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20, (04) :69-78
[9]   中国数字化程度测度与指标体系构建 [J].
范合君 ;
吴婷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0, 22 (04) :3-12
[10]   中国数字经济测度与驱动因素研究 [J].
刘军 ;
杨渊鋆 ;
张三峰 .
上海经济研究, 2020, (06) :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