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优化与产业体系低碳化发展

被引:170
作者
张伟 [1 ]
朱启贵 [2 ]
高辉 [3 ]
机构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3]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产业体系低碳化; 碳排放强度; 能源碳排放密度; 能源消费强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1.3 [产业结构];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F206 [能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20106 ; 020201 ;
摘要
本文借助Kaya恒等式对产业体系的碳排放量进行因素分解,分析生产技术、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升级对产业体系低碳化发展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构建产业体系碳排放模型,对我国29个省区产业体系及其三次产业1995—2014年间的碳排放强度、能源碳排放密度和能源消费强度进行测度,并对影响产业体系碳排放强度、能源碳排放密度和能源消费强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产业体系低碳化发展是由能源结构的变化所驱动,属于能源结构变化型;由于产出占比和能源消费占比较大,导致我国产业体系能源消费强度,即能源使用效率主要受二次产业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7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碳强度约束的宏观效应和结构效应 [J].
张友国 ;
郑玉歆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06) :57-69
[2]   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及经济、能源结构影响 [J].
马丽梅 ;
张晓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04) :19-31
[3]   中国经济增长中碳强度下降的省区贡献分解 [J].
王锋 ;
冯根福 ;
吴丽华 .
经济研究, 2013, 48 (08) :143-155
[4]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波动下降模式及经济解释 [J].
陈诗一 .
世界经济, 2011, 34 (04) :124-143
[5]   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J].
张友国 .
经济研究, 2010, 45 (04) :120-133
[6]   “十二五”时期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研究 [J].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
李平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01) :5-23
[7]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J].
张军 ;
吴桂英 ;
张吉鹏 .
经济研究, 2004, (10) :35-44
[8]  
Cutting CO 2 intensity targets of interprovincial emissions trading in China[J] . Kai Chang,Hao Chang.Applied Energy . 2016
[9]  
Is China’s carbon reduction target allocation reasonable? An analysis based on carbon intensity convergence[J] . Yu Hao,Hua Liao,Yi-Ming Wei.Applied Energy . 2015
[10]  
Multiplicative decomposition of aggregate carbon intensity change using input–output analysis[J] . Bin Su,B.W. Ang.Applied Energy .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