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人口流动对城镇化效应分析

被引:7
作者
白永平 [1 ]
周鹏 [1 ]
武荣伟 [1 ]
周亮 [2 ]
张钦 [1 ]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城镇化; 胡焕庸线:地域类型; 溢出效应;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6.286
中图分类号
C924.24 [人口问题研究];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1407 ; 083304 ;
摘要
利用2000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通过GIS分析中国地级层面人口流动的空间格局和地域类型,并采用空间Durbin模型衡量人口流动对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流入人口空间分布不平衡,以"胡焕庸线"为界,其东南半壁持续增加,西北半壁基本没变;2)从2000到2010年流出人口由"多核心"变为"双核心",高流出区与高流入区在"胡焕庸线"东南半壁整体成互补关系,低流出区与低流入区在"胡焕庸线"西北半壁基本一致;3)流动人口地域类型在"胡焕庸线"东南半壁为净流入型活跃区和净流出型活跃区,西北半壁为非活跃区;4)空间Durbin模型回归结果显示,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均对城镇化溢出效应为正,其中,流入人口的影响大于流出人口,从其他控制变量来看,资源禀赋对城镇化的影响最大,投资、消费和工业化对城镇化同样有正向促进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基于GIS的河北省人口集疏格局演化研究 [J].
陈红娟 ;
冯文钊 ;
彭立芹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 29 (10) :56-61
[2]   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格局演变及其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J].
杨传开 ;
宁越敏 .
地理研究, 2015, 34 (08) :1492-1506
[3]   1985-201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时空格局特征 [J].
李扬 ;
刘慧 ;
汤青 .
地理研究, 2015, 34 (06) :1135-1148
[4]   中国流动人口空间格局演变机制及城镇化效应——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数据的分析 [J].
刘涛 ;
齐元静 ;
曹广忠 .
地理学报, 2015, 70 (04) :567-581
[5]   城镇化、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及中国的实证 [J].
刘华军 ;
张权 ;
杨骞 .
农业技术经济, 2014, (10) :95-105
[6]   旅游经济增长及其溢出效应的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分析 [J].
吴玉鸣 .
旅游学刊, 2014, 29 (02) :16-24
[7]   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格局变动趋势研究——基于“四普”、“五普”、“六普”长表数据的比较分析 [J].
纪韶 ;
朱志胜 .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3, (12) :75-83
[8]   中国城镇化地区贡献的内陆化演变与解释——基于1982-2008年省区数据的分析 [J].
曹广忠 ;
刘涛 .
地理学报, 2011, 66 (12) :1631-1643
[9]   中国流动人口地域类型的划分方法及空间分布特征 [J].
刘盛和 ;
邓羽 ;
胡章 .
地理学报, 2010, 65 (10) :1187-1197
[10]   引导人口有序流动迁移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人口流动迁移与城镇化国际研讨会综述 [J].
Department of Service and Management on Migrant Population ;
National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China .
人口研究, 2010, 34 (05) :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