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权”理论及其本土化社会工作实践制约因素分析

被引:50
作者
孙奎立
机构
[1] 泰山医学院管理学院
关键词
赋权; 社会工作; 本土化; 制约因素;
D O I
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5.08.014
中图分类号
C916 [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赋权"是当前国际社会较为通行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赋权至少包括两个要素:弱势群体对资源的获取能力以及内在效应感。当前成熟的赋权取向的美国社会工作实践模式不能照搬于我国,因为我国社会工作中的当事人、社会环境以及社会工作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作为当事者的弱势群体中社会性弱势群体极易产生"被剥夺感",而社会环境中传统社会关系结构及建国以来福利体制以及社会工作者的知识与经验储备对赋权理论在我国本土化社会工作实践中也会产生制约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文化与制度背景下社会工作本质的建构 [J].
史柏年 .
江苏社会科学, 2011, (01) :18-25
[2]   中国增权理论研究述评 [J].
唐咏 .
社会科学家, 2009, (01) :18-20
[3]   弱势群体的增权及其模式选择 [J].
范斌 .
学术研究, 2004, (12) :73-78
[4]   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 [J].
陈树强 .
社会学研究, 2003, (05) :70-83
[5]  
社会工作理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何雪松, 2007
[6]  
Feminist Ideals for a Healthy Female Adolescent Sexuality: A Critique[J] . Sharon Lamb.Sex Roles . 2010 (5)
[7]  
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Issues and illustrations[J] . Marc A. Zimmerman.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 1995 (5)
[8]   WHATS WRONG WITH EMPOWERMENT [J].
RIGER, S .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993, 21 (03) :279-292
[9]  
Taking aim on empowerment research: O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individual and psychological conceptions[J] . Marc A. Zimmerman.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 199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