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的增权及其模式选择

被引:264
作者
范斌
机构
[1]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弱势群体; 无权状态; 增权层次; 增权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9 [其他社会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02 ;
摘要
本文根据现代社会工作学的“增权”理论, 在论述增权概念的内涵及其假设前提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 从客体和主体两个方面分析弱势群体的无权状况, 进而区分弱势群体自我发展所需的个体增权、人际关系增权和社会参与增权等三个层次, 最后结合我国弱势群体的现状和增权途径讨论了“主动增权模式”和“外部推动增权模式”的关系及其适用性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弱势群体的利益补偿问题 [J].
陈波 ;
卢志强 ;
洪远朋 .
社会科学研究, 2004, (02) :33-37
[2]   试论社会权力的功能 [J].
周玉兰 .
琼州大学学报, 2004, (01) :9-12
[3]   论当前弱势群体的基本人权及其人权保障 [J].
杜万阳 ;
乔贵平 .
兰州学刊, 2004, (01) :151-152
[4]   网络、关系与中国的社会地位获得模式 [J].
冯华 .
广西社会科学, 2004, (01) :155-157
[5]   断裂的社会结构与弱势群体构架的分析及其社会支持 [J].
高强 .
天府新论, 2004, (01) :85-89
[6]   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 [J].
陈树强 .
社会学研究, 2003, (05) :70-83
[7]   关于弱势群体研究的批判性分析 [J].
牟永福 ;
赵美夫 .
河北学刊, 2003, (03) :12-16
[8]   论社会工作与弱势群体关怀 [J].
张敏杰 .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3, (02)
[9]   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的政策调整 [J].
冯招容 .
科学社会主义, 2003, (01) :25-27
[10]   迈向实践的社会学 [J].
孙立平 .
江海学刊, 2002, (03) :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