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城市土地利用集约性的综合评判

被引:13
作者
李永浮 [1 ]
党安荣 [2 ]
机构
[1]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
[2]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关键词
大城市市辖区; 土地利用; 集约性; TOPSIS法;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09.05.022
中图分类号
F293.2 [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摘要
应用GIS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TOPSIS综合评价方法,紧扣土地利用集约性的内涵,以城市市辖区为评价单元,从城市规模和土地利用程度,土地投入程度、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土地集约利用发展趋势等诸多层次,对北京、上海等18个大城市市辖区的土地利用集约性进行综合评判,得出以下结论:大城市的集约度都在逐年提高,土地利用将更加集约;我国大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性,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评价结果表明,青岛、宁波等国家单列城市,规模适中,土地集约性反而很高;上海和武汉的集约度一直处于前三位,其他直辖市和省会等特大城市波动性较大,土地集约性利用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与上海、宁波、青岛等东部城市相比,太原、石家庄、西安等中部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一直很低,潜力大、亟待提高。此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以及所获得的评价结果,较好地揭示了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集约度的动态性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98 / 80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北京市海淀科技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J].
刘海燕 ;
方创琳 ;
班茂盛 .
经济地理, 2008, (02) :291-296
[2]   基于GIS的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动态分析 [J].
王宏伟 ;
张小雷 ;
乔木 ;
缪燕江 .
干旱区地理, 2008, (02) :215-221
[3]   内蒙古城市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 [J].
甄江红 ;
杜淑芳 .
干旱区地理, 2008, (01) :149-154
[4]   GIS和PSR框架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J].
冯科 ;
郑娟尔 ;
韦仕川 ;
郑文娟 ;
刘勇 .
经济地理, 2007, (05) :811-814+818
[5]   西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J].
杨东朗 ;
安晓丽 .
经济地理, 2007, (03) :470-475
[6]   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计算与宏观评价 [J].
雷国平 ;
宋戈 .
学习与探索, 2006, (06) :184-187
[7]   干旱区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及应用——以河西地区城市化过程为例 [J].
孙心亮 ;
方创琳 .
干旱区地理, 2006, (05) :668-674
[8]   区域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J].
姜仁荣 ;
李满春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 (04) :117-119+124
[9]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J].
孙志波 ;
许月明 .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22) :6020-6021
[10]   基于组合评价的区域经济发展实力研究——以新疆为例 [J].
韩延玲 .
干旱区地理, 2005, (05) :7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