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智能化是否有利于中国益贫式发展?

被引:168
作者
杨飞 [1 ,2 ]
范从来 [3 ]
机构
[1] 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
[2]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3]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产业智能化; 益贫式发展; 人力资本积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推进,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引发了机器替代劳动的担忧和争论,基于这一背景,本文研究了产业智能化对中国低技能劳动收入的影响,考察产业智能化是否有利于益贫式发展。本文首先通过构建内生人工智能创新模型研究发现,当高-中技能劳动替代弹性大于高-低技能劳动替代弹性时,产业智能化通过新工作创造效应和生产率效应促进益贫式发展。而且,人力资本积累有利于产业智能化的技术创新,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益贫式发展。然后,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中国行业面板数据和投入产出表数据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积累、产业智能化的新工作创造效应和生产率效应对益贫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间的前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对益贫式发展影响不显著。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建议通过政策引导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就业扩张型人工智能创新,实施技能培训鼓励技能劳动转岗就业,产业智能化的益贫性能够很好地缓解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
引用
收藏
页码:150 / 165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人工智能、老龄化与经济增长 [J].
陈彦斌 ;
林晨 ;
陈小亮 .
经济研究, 2019, 54 (07) :47-63
[2]   人工智能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动 [J].
郭凯明 .
管理世界, 2019, 35 (07) :60-77+202
[3]   工业智能化如何重塑劳动力就业结构 [J].
孙早 ;
侯玉琳 .
中国工业经济, 2019, (05) :61-79
[4]   “第二次机器革命”的经济后果:增长、就业和分配 [J].
陈永伟 ;
曾昭睿 .
学习与探索, 2019, (02) :101-113
[5]   中国收入不均等的下降及其成因解析 [J].
万广华 ;
吴婷 ;
张琰 .
劳动经济研究, 2018, 6 (03) :22-53
[6]   益贫式增长与中国共同富裕道路的探索 [J].
范从来 .
经济研究, 2017, 52 (12) :14-16
[7]   先富地区带动了其他地区共同富裕吗——基于空间外溢效应的分析 [J].
覃成林 ;
杨霞 .
中国工业经济, 2017, (10) :44-61
[8]   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与实现途径 [J].
邱海平 .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6, 7 (04) :21-26
[9]   积极应对我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过快上升问题 [J].
蔡昉 ;
都阳 .
前线, 2016, (05) :24-25
[10]   推进由“先富”到“共富”的阶段性转换 [J].
胡家勇 ;
武鹏 .
经济学动态, 2012, (12) :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