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如何“去”资源错配——基于中国首次约束性污染控制的分析

被引:170
作者
韩超 [1 ,2 ]
张伟广 [1 ]
冯展斌 [3 ]
机构
[1]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
[2] 复旦大学
[3]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关键词
环境规制; 资源再配置; 资源错配; 约束性污染控制; 全要素生产率;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7.04.007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国家"十一五"规划将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确立为约束性指标,并将其完成情况与地方政府官员的绩效评价相挂钩,本文将其简称为约束性污染控制,以区别以往的污染控制方式。依托中国首次约束性污染控制,本文分析了规制影响的资源再配置问题,发现约束性污染控制具有显著的"加规制、去污染、去错配"作用。具体而言:约束性污染控制显著降低了污染行业(被规制行业)内的资源错配水平,提升了污染行业整体的生产率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约束性污染控制显著导致污染行业内资本要素流向高生产率企业,同时也提高了污染行业内高生产率企业的市场份额;约束性污染控制的资源再配置影响有助于缓解补贴政策扭曲导致的资源错配问题。此外,以上研究结论在基于边界样本的稳健性分析中基本得以验证,表明非对称的环境规制并不必然产生资源错配。在中国的环境规制与产业发展背景下,适当的非对称环境规制具有显著的"去"资源错配、提升生产率的积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34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31]  
The Cost of Regulation: OSHA, EPA and the Productivity Slowdown[J] . Wayne B. Gray.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87 (5)
[32]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The Case of Fossil-fueled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J] . Frank M. Gollop,Mark J. Robert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198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