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数字投入来源与制造业绿色化转型

被引:342
作者
戴翔 [1 ]
杨双至 [2 ]
机构
[1] 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
[2]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数字赋能; 制造业企业; 绿色化转型; 发展差距;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22.09.004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49 [信息产业经济]; X322 [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1 ; 083305 ;
摘要
数字技术如何赋能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命题。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数字赋能能够促进企业绿色化转型,这一研究结论在各种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而且上述效应在不同能耗强度的行业之间存在异质性。数字赋能还能够通过产业链对上下游企业绿色化转型产生积极的外溢效应。从具体作用机制看,数字赋能主要通过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两个机制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转型。虽然数字赋能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转型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依托国外数字来源实现的数字赋能,比依托国内数字来源实现的数字赋能,对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影响更大。上述差别可能源于国内外数字技术发展的差距,这一判断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异质性分析中均得到进一步证实,说明在新一轮的技术竞争中,中国必须警惕国内外数字技术发展差距可能带来的影响。本文不仅有助于拓展和深化认识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转型的影响因素,而且对于如何抓住数字技术带来的战略机遇,在开放融合创新中构筑先发优势,缩小与国外数字发展水平的差距,夯实制造业绿色化转型的数字赋能基础也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101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21]   中国工业70年发展质量演进及其现状评价 [J].
史丹 ;
李鹏 .
中国工业经济, 2019, (09) :5-23
[22]   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靶向路径与政策供给 [J].
刘淑春 .
经济学家, 2019, (06) :52-61
[23]   ICT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机理与效应分析 [J].
郭美晨 ;
杜传忠 .
统计研究, 2019, 36 (03) :3-16
[24]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产业发展与工业化进程 [J].
黄群慧 .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09) :5-23
[25]   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J].
裴长洪 ;
倪江飞 ;
李越 .
财贸经济, 2018, 39 (09) :5-22
[26]   嵌入全球价值链会导致中国制造的“低端锁定”吗? [J].
吕越 ;
陈帅 ;
盛斌 .
管理世界, 2018, 34 (08) :11-29
[27]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制度逻辑与治理思维 [J].
金碚 .
经济管理, 2018, 40 (06) :5-16
[28]   在建设制造强国的伟大征程中成长成才 [J].
苗圩 .
时事报告, 2017, (10) :28-33
[29]   固定资本、加速折旧及其经济波动效应 [J].
李帮喜 ;
赵峰 .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7, 8 (03) :190-202
[30]   环境规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 [J].
王杰 ;
刘斌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03) :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