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同质性婚配与家庭收入不平等

被引:20
作者
潘丽群 [1 ]
李静 [1 ,2 ]
踪家峰 [3 ]
机构
[1]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2]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3]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正向选择匹配; 教育同质性婚配; 收入不平等;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5.08.003
中图分类号
D669.1 [恋爱、家庭、婚姻]; F124.7 [国民收入、国民财富];
学科分类号
1204 ; 0201 ; 020105 ;
摘要
现代婚姻匹配模式如何影响中国的家庭收入不平等?正向选择婚配方式提供了解释收入不平等的新视角。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进程作用下.中国的婚配观念由旧时的门第家庭等先赋性特征转向现代社会的教育人力资本等自致性特征.教育成为正向选择婚配方式的主要标准。随着初等教育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现代化.教育正向匹配在以教育回报率为导向的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产生了马太效应。加剧了家庭间的收入不平等。本文利用CHIP数据库,按照夫妻双方的教育程度衡量婚姻的匹配模式,研究表明,在1988—2008年的二十年间,中国婚姻市场上的教育同质性婚配呈现出加强的趋势。通过构建正向选择匹配和随机匹配的基尼系数核算方法发现.正向选择婚配模式下的总体家庭收入不平等程度大于随机婚配模式下的家庭收入不平等程度.教育同质性婚配对总体家庭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加剧作用逐年增强。如果把按照夫妻双方教育等级划分的每一类型视为一个层级,利用反事实的实验方法发现。不同教育层级间的家庭收入基尼系数显示出教育同质性婚配加剧了不同教育层级间的家庭收入不平等。加强社会保障、倡导多元化婚配,对低教育水平家庭进行技能培训。以及对低收入家庭给予适当补贴等是缓解家庭收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高攀的婚姻更令人满意吗?婚姻匹配模式及其长远影响 [J].
雷晓燕 ;
许文健 ;
赵耀辉 .
经济学(季刊), 2015, 14 (01) :31-50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婚姻匹配模式的变迁 [J].
齐亚强 ;
牛建林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1) :106-129+244
[3]   不平等的度量与分解 [J].
万广华 .
经济学(季刊), 2009, 8 (01) :347-368
[4]   基尼系数的研究文献在过去八十年是如何拓展的 [J].
徐宽 .
经济学(季刊), 2003, (03) :757-778
[5]  
Marry Your Like: Assortative Mating and Income Inequality[J] .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2014 (5)
[6]  
Racial Discrimination in the Labor Market: Theory and Empirics[J] . Kevin Lang,Jee-Yeon K. Lehmann.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 2012 (4)
[7]   Educational Assortative Mating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Denmark [J].
Breen, Richard ;
Andersen, Signe Hald .
DEMOGRAPHY, 2012, 49 (03) :867-887
[8]  
Educational Assortative Mating and Earnings Inequ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1[J] . Richard Breen,Leire Salazar.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 2011 (3)
[9]   Why Does Spousal Education Matter for Earnings? Assortative Mating and Cross-Productivity [J].
Huang, Chong ;
Li, Hongbin ;
Liu, Pak Wai ;
Zhang, Junsen .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2009, 27 (04) :633-652
[1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men's education and marriage outcomes [J].
Lefgren, Lars ;
McIntyre, Frank .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2006, 24 (04) :787-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