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语境下土地开发权理论之展开

被引:19
作者
张先贵
机构
[1]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土地开发权; 土地发展权; 法律性质; 法效应;
D O I
10.19404/j.cnki.dffx.2015.06.003
中图分类号
D922.3 [土地法];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120405 ; 030105 ;
摘要
土地开发权与土地发展权两者在概念界定、文本规范等层面,存在诸多差异,应予区分。法律性质上,宜将土地开发权定性为用益物权。立足我国独特的地权结构形态,在土地开发权归属层面,应践行城市土地开发权国家独占和集体土地开发权归集体土地使用权人享有的"双轨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区分承包地开发权、宅基地开发权、集体建设用地开发权和城市建设用地开发权四种不同类型,来展开制度设计和规范配置。中国法上嵌入这一"新权利",会带来法体系、法制度和法规范三大法效应。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当下,以土地开发权为切入口,改革我国土地财产权和土地管理权两大法律制度,是回应其法效应,增强土地制度回应力和适应性品格的内在诉求。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5 条
[32]   论碳排放权的准物权和发展权属性 [J].
王明远 .
中国法学, 2010, (06) :92-99
[33]   新兴权利论纲 [J].
姚建宗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0, 16 (02) :3-15
[34]   论行政规划中的私益保护 [J].
王青斌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09, 27 (03) :54-61
[35]   开发权转让在开放空间保护领域的应用 [J].
王中龙 ;
李宁 .
山西建筑, 2009, 35 (14) :202-204
[36]   论保护农田的土地开发权交易政策 [J].
李家才 .
社会科学, 2008, (12) :40-45+183
[37]   行政规划的法律性质研究——与王青斌先生商榷 [J].
郭庆珠 .
现代法学, 2008, (06) :25-33
[38]   土地规划立法的导向选择与法律框架构建 [J].
严金明 .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22 (11) :4-9
[39]   美国土地开发权转让制度及其对中国耕地保护的启示 [J].
丁成日 .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03) :74-80
[40]   美国的土地开发权转让制度及成效借鉴 [J].
胡静 .
时代经贸, 2007, (S9) :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