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表达、资源动员与议程设置——对于“闹大”现象的描述性分析

被引:139
作者
韩志明
机构
[1]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关键词
闹大; 公民; 利益表达; 资源动员; 议程设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69.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冲突中",闹大"已经成为公民抗争的重要逻辑。本文以近年来大量具有闹大特点的社会事件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归纳了闹大的发展过程,概括和抽象了闹大的逻辑,并在公民与政府关系的框架下,从利益表达、资源动员和议程设置三个方面对闹大的功能性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描述性分析。从利益表达的角度分析,闹大主要涉及到谁来表达、如何表达以及表达了什么的问题;从资源动员的角度分析,闹大的主要问题是动员的对象、动员过程的特征和动员的机制等问题;从议程设置的角度分析,闹大则与公民成为问题的界定者、问题是如何引起政府官员的注意的以及由谁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等密切相关。闹大是透视公共治理状况的一面镜子。对闹大的描述性分析有助于深入把握和理解当前我国公共治理的规律和逻辑。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66+124 +12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51 条
[1]   表演式抗争:景观、挑战与发生机理——基于珠江三角洲典型案例研究 [J].
黄振辉 .
开放时代, 2011, (02) :71-84
[2]   自我组织与遵纪守法:工人依法维权的集体行动策略 以上海SNS企业工人抗争为例 [J].
吴同 ;
文军 .
社会, 2010, 30 (05) :121-141
[3]   依势博弈:基层社会维权行为的新解释框架 [J].
董海军 .
社会, 2010, 30 (05) :96-120
[4]   从群体性意见到群体性事件:一个观念的澄清——基于贵州瓮安、湖北石首、河北威县的调查 [J].
郑风田 ;
刘杰 .
中国农村观察, 2010, (05) :63-74
[5]   精英主义束缚底层政治 [J].
于建嵘 .
人民论坛, 2010, (21) :24-25
[6]   行动者的道德资源动员与中国社会兴起的逻辑 [J].
陈映芳 .
社会学研究, 2010, 25 (04) :50-75+244
[7]   从维权到谋利——农民上访行为逻辑变迁的一个解释框架 [J].
田先红 .
开放时代, 2010, (06) :24-38
[9]   当代中国底层社会“以身抗争”的效度和限度分析 一个“艾滋村民”抗争维权的启示 [J].
王洪伟 .
社会, 2010, 30 (02) :215-234
[10]   试论农民工利益诉求方式的理性化 [J].
岳天明 ;
陈继 .
学习与实践, 2009, (12) :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