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势博弈:基层社会维权行为的新解释框架

被引:120
作者
董海军
机构
[1]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
关键词
依势抗争; 维权行为; 基层社会; 解释框架;
D O I
10.15992/j.cnki.31-1123/c.2010.05.004
中图分类号
C912.6 [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基层社会的维权行为研究保持着延续性的沟通对话,但需要发展一种更为综合的解释框架来消解已有解释之间的张力。本文借用本土资源性概念"势"的含义,汲取各种解释的合理内核,基于乡镇场域的现实案例提出一种融合性的解释框架——依势博弈,包含知势、造势、借势、用势四个方面,与博弈对象的以势摆平、调解方的中庸调势处于同一维权行为系统中。依势博弈解释框架体现了维权行动的主体多元性、博弈平等性、策略权宜性、因素多样性、内容丰富性等特征,反应了中国基层社会变迁的倾向,拓展基层维权抗争的视角,体现了从官民或者说强弱维权中走向多元化利益博弈,具有更高层次的概括解释力。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20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人在行政纠纷中为何偏好信访? [J].
张泰苏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3) :139-162+245
[2]   基层官民关系新动向 [J].
吴毅 .
人民论坛, 2009, (07) :38-39
[3]   “作为武器的弱者身份”:农民维权抗争的底层政治 [J].
董海军 .
社会, 2008, (04) :34-58+223
[4]   “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与农民群体性利益的表达困境——对一起石场纠纷案例的分析 [J].
吴毅 .
社会学研究, 2007, (05) :21-45+243
[5]   草根动员与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四个个案的比较研究 [J].
应星 .
社会学研究, 2007, (02) :1-23+243
[8]   作为特殊行政救济的信访救济 [J].
应星 .
法学研究, 2004, (03) :58-71
[9]   当前农民维权活动的一个解释框架 [J].
于建嵘 .
社会学研究, 2004, (02) :49-55
[10]   “弱者的武器”与“隐藏的文本”——研究农民反抗的底层视角 [J].
郭于华 .
读书, 2002, (07)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