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生理论的古村落共生演化模式探讨

被引:70
作者
冯淑华
机构
[1]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古村落; 多元利益主体; 共生理论; 共生演化模式;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3.11.025
中图分类号
K878 [遗址];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60107 ; 020202 ;
摘要
在对古村落多元利益主体相互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学的共生理论确立了古村落的共生单元,以及共生单元的主质参量、共生界面,据此建构了古村落的共生系统,分析其共生演化模式的特点和优化,认为一体化共生演化和对称互惠共生演化是古村落共生系统的优化方向。同时,讨论了共生演化模式发展过程中的三种过渡类型,即居住主导型、保护主导型和开发主导型。由于不同演化阶段,起主导作用的动力机制不同,其演化模式也不同,依据时序和演化关系,将古村落的空间演化划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初级演化阶段对应的是居住主导型模式,起主导作用的动力是自然演化力;中级演化阶段对应的是保护主导型模式,起主导作用的动力是政府干预力、市场经济推动力;高级演化阶段对应的是多元利益主体演化模式,起主导作用的动力是政府调控力、和谐发展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6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空间结构与相关性研究 [J].
吴必虎 ;
肖金玉 .
经济地理, 2012, 32 (07) :6-11
[2]   基于文化生态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J].
俞万源 ;
邱国锋 ;
曾志军 ;
肖明曦 .
经济地理, 2012, 32 (07) :172-176
[4]   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典型模式及其对山区古村落保护的启示 [J].
刘沛林 ;
刘春腊 .
经济地理, 2010, 30 (12) :1944-1949
[5]   古村落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分析——以江西省婺源古村落为例 [J].
武启祥 ;
朱连奇 ;
韩林飞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 29 (06) :80-84
[7]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多中心协同发展研究 [J].
朱俊成 .
经济地理, 2010, 30 (08) :1272-1277
[8]   跨界民族文化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共生整合机制——以泸沽湖景区为例 [J].
王维艳 ;
林锦屏 ;
沈琼 .
地理研究, 2007, (04) :673-684
[9]   中国农村宅基地转型的理论与证实 [J].
龙花楼 .
地理学报, 2006, (10) :1093-1100
[10]   文化遗址的景观敏感度评价及可持续利用——以新疆塔什库尔干石头城为例 [J].
王云才 ;
陈田 ;
石忆邵 .
地理研究, 2006, (03) :517-525+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