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新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基于70大中城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286
作者
曹清峰
机构
[1] 天津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研究院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区域经济增长; 双重差分;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20.07.014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0202 ; 020202 ;
摘要
国家级新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是否具有持续性、是否符合区域协调发展与高质量增长要求以及空间布局是否合理,是长期以来困扰国家级新区建设的核心争论。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评估了国家级新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回答了上述争论。研发发现:国家级新区持续带动了区域经济增长,使得所在城市年均GDP增长率显著提高了约1.51个百分点,且其带动效应可持续7年;国家级新区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对其150千米内城市的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负向虹吸效应的同时,显著带动了其周边150千米—200千米内城市的经济增长;国家级新区通过改变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利初始条件、制度创新与要素数量扩张带动了区域经济增长,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但未能带动区域高质量增长;国家级新区规划面积的合理区间为500平方千米—2000平方千米,区域协同增长效应使得双城布局的国家级新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更强。本文建议应优先支持重要经济带中心城市设立新的国家级新区来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将经济增长质量约束纳入国家级新区发展规划与管理中;合理控制国家级新区的规划面积,支持城市群内不同城市联合申请设立国家级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60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国际出口贸易与企业创新——基于“中欧班列”开通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J].
王雄元 ;
卜落凡 .
中国工业经济, 2019, (10) :80-98
[2]   国家级新区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效果评估——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研究 [J].
柳天恩 ;
田学斌 ;
曹洋 .
财贸研究, 2019, 30 (06) :24-35
[3]   国外区位导向性政策研究最新进展及对雄安新区建设的启示 [J].
曹清峰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 (02) :36-43
[4]   国家级新区发展困境分析与可持续发展思考 [J].
薄文广 ;
殷广卫 .
南京社会科学, 2017, (11) :9-16
[5]   国家级新区:实践与目标的偏差及政策反思 [J].
刘继华 ;
荀春兵 .
城市发展研究 , 2017, (01) :18-25
[6]   论国家级新区 [J].
郝寿义 ;
曹清峰 .
贵州社会科学, 2016, (02) :26-33
[7]   国家高新区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吗?——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验证 [J].
刘瑞明 ;
赵仁杰 .
管理世界, 2015, (08) :30-38
[8]   经济开发区、地区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调整 [J].
李力行 ;
申广军 .
经济学(季刊), 2015, 14 (03) :885-910
[9]   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与中国城市生产率 [J].
柯善咨 ;
赵曜 .
经济研究, 2014, 49 (04) :76-88+115
[10]   企业“扎堆”、技术升级与经济绩效——开发区集聚效应的实证分析 [J].
郑江淮 ;
高彦彦 ;
胡小文 .
经济研究, 2008, (05) :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