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扭曲视角下的产能过剩形成机制及其治理研究

被引:80
作者
杨振
机构
[1]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关键词
资源配置; 产能过剩; 政府干预; 产业政策;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13.10.003
中图分类号
F121.3 [产业结构];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产能过剩是资源配置低效率的外在表现,探讨产能过剩的成因对于引导产业良性发展和规范产业组织内企业竞争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回顾并评述了现有文献关于产能过剩成因的几类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式产能过剩"成因的一个理论架构。本文指出政府干预和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市场进入和退出决策的激励扭曲可能是当前产能过剩的主要成因,解释了为什么产能过剩会在一些特定产业反复出现以及为什么处于产业周期早期的新兴产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最后,本文针对完善市场机制灵活性和产业政策有效性提出了治理产能过剩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1]   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 [J].
周黎安 .
经济研究, 2004, (06) :33-40
[12]   我国重复建设的形成机理与政策措施 [J].
曹建海 .
中国工业经济, 2002, (04) :26-33
[13]   制造业的产能过剩与产业升级战略 [J].
刘志彪 ;
王建优 .
经济学家, 2000, (01) :64-69
[14]   控制权损失的不可补偿性与国有企业兼并中的产权障碍 [J].
张维迎 .
经济研究, 1998, (07)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