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经济学

被引:20
作者
方敏
胡涛
机构
[1]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效应; 政治经济学; 经济思想史;
D O I
10.14112/j.cnki.37-1053/c.2016.06.012
中图分类号
F121 [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命题蕴含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命题之中,其理论基础也必然蕴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之中,并能为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过去和未来提供一致的解释力。因此,本文结合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史和中国的经济改革史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命题。对理论史的考察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生产(供给侧)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改革必须以提高生产力为根本目标和检验标准。二是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是特定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对中国改革史的考察表明,中国特色的改革道路和改革方式具有鲜明的"供给侧改革"性质。新时期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释放的"改革红利"及其"供给侧效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的新一轮制度创新。改革的长期效应将为经济增长进一步创造有利条件,但是改革的短期效应可能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防止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采取有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需求侧刺激性政策。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98+134 +13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经济改革历史进程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J].
刘伟 ;
方敏 .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6, 7 (02) :3-48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则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向 [J].
刘凤义 .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6, 7 (02) :211-214
[3]   对“供给学派”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J].
赵磊 .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6, 7 (02) :161-175
[5]   从历史和国际的视角看中国的经济增长 [J].
德怀特·帕金斯 .
经济学(季刊), 2005, (03) :891-912
[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人民出版社.2009,
[7]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mardKeynes)著;高鸿业译;.商务印书馆.1999,
[8]  
“双轨制”经济学.[M].张军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9]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英)A.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
[10]  
政治经济学概论.[M].(法) 萨伊; 著.商务印书馆.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