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实体化”之模式、危害及成因——“行政内控”与“诉讼制衡”之间的尖锐冲突

被引:9
作者
郭晶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逮捕实体化; 够罪即捕; 定罪预断; 刑罚预支; 绩效考核; 行政内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在我国刑事司法实务中,逮捕的适用存在着"实体化"倾向,即逮捕异化为定罪的预演、刑罚的预支,致使后继的审查起诉、法庭审理均遭架空的现象。"逮捕实体化"使刑事诉讼的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遭受严重损害,其可模式化为四种类型,包括审查批捕环节的"够罪即捕",发生于逮捕、起诉、判决连锁关系之中的"定罪预断"和"刑罚预支",以及不捕案件的"去监禁化"。"逮捕实体化"的成因包括直接原因———绩效考核机制、辅助原因———"流水作业"式纵向诉讼构造以及"口供中心主义"侦查模式等背景原因。而在表层之下,此现象产生之根源可归结为:"行政内控"控权模式与"诉讼制衡"控权模式之间的尖锐冲突。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审查逮捕程序改革的进路——以提高逮捕案件质量为核心 [J].
李昌林 .
现代法学, 2011, 33 (01) :114-122
[3]   刑事强制措施改革的新动向与新思考 [J].
陈瑞华 .
人民检察, 2008, (24) :8-9
[4]   逮捕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完善对策 [J].
曹国华 .
人民检察, 2008, (22) :41-43
[5]   我国逮捕标准的实证分析 [J].
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
王枢栋 .
政法论丛, 2008, (05) :85-92
[6]   取保候审的实体化 [J].
褚福民 .
政法论坛, 2008, (02) :122-132
[8]   刑事程序失灵问题的初步研究 [J].
陈瑞华 .
中国法学, 2007, (06) :141-156
[9]   中国刑事案卷制度研究——以证据案卷为重心 [J].
左卫民 .
法学研究, 2007, (06) :94-114
[10]   逮捕功能的异化及其矫正——逮捕数量与逮捕率的理性解读 [J].
刘计划 .
政治与法律, 2006, (03) :14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