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GPS观测结果推导中国大陆现今水平应变场

被引:80
作者
杨国华
李延兴
韩月萍
胡新康
巩曰沐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中国天津,中国天津,中国天津,中国天津,中国天津
关键词
GPS; 中国大陆; 现今应变场; 应变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725 [];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以中国大陆及周边近400个GPS测站的水平运动速率为基础,给出了现今地壳水平应变场结果表明:①中国大陆水平应变为“西强东弱”,剪应变数值大于正应变数值(绝对值),应变量级一般为10-8/a,局部区域达到10-7/a,但应变分布不均匀;②南北向应变最突出的部位为中国西南部西段的喜马拉雅条带、西北部的36N42N段及柴达木断块的北缘;③东西向应变西边缘变化最大.此外,由西向东还具有正负交替的变化特征;④REN(东-北向剪切应变)与Rmax(最大剪切应变)数值较大的区域分别是喜马拉雅条带、西北部的36N~42N段、柴达木断块的西部、川滇菱形块体,以及阿拉善、祁连及塔里木断块的交界区;⑤青藏块体周边以面收缩为主,内部则以面膨胀为主.其以北的地区以面收缩为主.西界数值最大,东部数值最小(除燕山构造带外);⑥西部西区主压应变为南北向,主张应变为东西向.西部东缘区主压应变为近东西向,主张应变为近南北向.川滇菱形块体主应变的方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北部地区为东西压南北张,南部地区则恰好相反;⑦中国大陆的应变模式可能是“断块模式”与“连续模式”的组合.此外,小尺度优势应变可能是剪切应变.造成上述结果除与印度板块的碰撞及边界耦合有关外,还与深部物质的活动及地壳介质的物性有密切的关系.必须指出,由于GPS测站
引用
收藏
页码:337 / 34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形 [J].
王琪 ;
张培震 ;
牛之俊 ;
J.T.Freymueller ;
赖锡安 ;
李延兴 ;
朱文耀 ;
刘经南 ;
R.Bilham ;
K.M.Larson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7) :529-536
[2]   利用GPS复测结果确定华北不同运动性质单元及活动方式 [J].
杨国华 ;
韩月萍 ;
张凤兰 .
地震学报, 2001, (01) :1-10
[3]   地形变资料求解应变值的尺度相对性问题研究 [J].
江在森 ;
张希 ;
陈文胜 ;
王双绪 .
地震学报, 2000, (04) :352-359
[4]   青藏高原挤压隆升过程的数值模拟 [J].
傅容珊 ;
徐耀民 ;
黄建华 ;
李力刚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3) :346-355
[5]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水平运动 [J].
黄立人 ;
王敏 .
地震学报, 2000, (03) :257-262
[6]   用GPS观测结果对中国大陆及邻区现今地壳运动和形变的初步探讨 [J].
吴云 ;
帅平 ;
周硕愚 ;
秦小军 ;
施顺英 ;
邓干金 .
地震学报, 1999, (05) :545-553
[7]   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的背景场 [J].
朱文耀 ;
程宗颐 ;
王小亚 ;
熊永清 .
科学通报, 1999, (14) :1537-1540
[8]   依据GPS数据建立中国大陆板内块体现时运动模型的初步研究 [J].
周硕愚 ;
张跃刚 ;
丁国瑜 ;
吴云 ;
秦小军 ;
施顺英 ;
王琪 ;
游新兆 ;
乔学军 ;
帅平 ;
邓干金 .
地震学报, 1998, (04) :12-20
[9]   利用GPS技术监测青藏高原地壳运动的初步结果 [J].
朱文耀 ;
程宗颐 ;
熊永清 ;
许华冠 ;
黄立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5) :385-389
[10]   中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基本特征 [J].
谢富仁 ;
祝景忠 ;
粱海庆 ;
刘光勋 .
地震学报, 1993, (04) :408-418+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