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坐标数字摄影测量理论与空间信息坐标体系初探

被引:4
作者
晏磊 [1 ]
陈瑞 [1 ]
孙岩标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空间信息集成与S工程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伦敦大学学院土木环境与地理工程学院
关键词
仿生机器视觉; 智能摄影测量; 极坐标矢量; 空间信息; 病态奇异; 收敛精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23 [摄影测量学与测绘遥感];
学科分类号
081602 ; 0818 ; 081802 ; 083002 ;
摘要
空间信息获取手段的多样性与数据处理的严密数学法则约束不变性,是航空航天新技术发展伴生的新矛盾。例如推扫式、变角摆头凝视、变焦距成像,航空平台动姿态、大角度飞行,高重叠、短基线效应,给处理收敛性、效率、精度、抗干扰性等带来挑战。为此基于仿生机器视差角原理和航空航天平台到地面成像的锥体投影本质,引入极坐标数学表达。文章探求了高分辨率影像稀疏性特征及病态奇异性和非收敛性破解方法,建立了一套视差角矢量极坐标处理数学模型,初步形成了极坐标理论;该方法在近景摄影测量与自由网光束法平差模型中,精度、效率、抗干扰性均有数量级提高,并在国际公开源代码3年以上,应用良好;在航空摄影测量及绝对网平差模型试验中进行了有效性验证,初步证明性能优于直角坐标处理方法;最后,给出多种应用、航天平台动姿态高阶解算特征,可望为航空航天多尺度全姿态空间信息(获取-组织-管理-存储-处理-应用)极坐标新体系构建奠定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705 / 721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高分辨率卫星颤振探测补偿的关键技术方法与应用 [J].
童小华 ;
叶真 ;
刘世杰 .
测绘学报, 2017, 46 (10) :1500-1508
[2]   GNSS-R海洋遥感监测技术综述 [J].
李颖 ;
朱雪瑗 ;
曹妍 ;
刘丙新 ;
杨勇虎 .
海洋通报, 2015, 34 (02) :121-129
[3]   空间信息全球惟一编码GeoID模型初探 [J].
程承旗 ;
宋树华 ;
濮国梁 ;
万元嵬 ;
董芳 .
测绘科学, 2010, (06) :73-75+264
[4]   基于地图分幅拓展的全球剖分模型及其地址编码研究 [J].
程承旗 ;
关丽 .
测绘学报, 2010, (03) :295-302
[5]   摄影测量原理 [J].
王之卓 .
测绘通报, 1979, (04) :48-48
[6]   空中三角测量的一般解析法 [J].
罗河 .
测量制图学报, 1958, (01) :1-20
[7]   空中三角测量 [J].
周卡 .
土木工程学报, 1956, (03) :345-364
[8]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导论[M]. 科学出版社 , 程承旗, 2012
[9]  
Line matching based on planar homography for stereo aerial images[J] . Yanbiao Sun,Liang Zhao,Shoudong Huang,Lei Yan,Gamini Dissanayake.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 . 2015
[10]  
L 2 -SIFT: SIFT feature extraction and matching for large images in large-scale aerial photogrammetry[J] . Yanbiao Sun,Liang Zhao,Shoudong Huang,Lei Yan,Gamini Dissanayake.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