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码消费镜像中的心理异化及实践逻辑——兼论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学

被引:11
作者
范和生
刘凯强
机构
[1]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关键词
符码消费; 心理异化; 实践逻辑; 消费社会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0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生产力解放伴随的经济大幅上扬推动我国从商品稀缺社会逐步迈入消费社会,人们的消费模式亦由追求生活必需品的单纯物质消费嬗变为以物品为载体的"心理—文化"需求满足的符码消费。符码消费中更多的不再是对物的片面占有和消耗,而是一种荫蔽在符码含义镜像后的价值判断。符码消费在日臻丰富国民消费结构的同时,诸如消费主义盛行、消费主体被奴役、耐用品消费与炫耀性消费间断裂、生态消费危机等心理异化衍生乱象在我国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期中也日渐凸显。借鉴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学中完整的"物—符码消费—符码价值"理论逻辑系统,尝试筑建赋有我国特色属性的消费互构体和塑造合理的国民消费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0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当代中国消费异化问题研究.[D].罗莹.吉林大学.2015, 08
[2]  
消费社会.[M].让·鲍德里亚.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978-7-305-13303-9
[3]  
社会互构论.[M].郑杭生; 杨敏;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  
有闲阶级论.[M].(美)凡勃伦(ThorsteinVeblen)著;蔡受百译;.商务印书馆.1964,
[5]   消费意识形态:符码操控中的真实之死——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解读 [J].
张一兵 .
江汉论坛, 2008, (09) :23-29
[6]   符号消费与身份伦理 [J].
孙春晨 .
道德与文明, 2008, (01) :7-10
[10]   中国的消费主义及其超越 [J].
郑红娥 .
学术论坛, 2005, (11) :1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