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信息公开的政策变迁:路径与逻辑解释

被引:24
作者
孙岩
刘红艳
李鹏
机构
[1] 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环境信息公开; 政策变迁; 倡议联盟框架; 外部事件; 政策学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自1989年环保法明确提出环境信息公开理念以来,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历经了30年的实践与发展,环境信息公开政策经不断地调整与变迁逐步走向完善。如何解释这一政策变迁内在的过程逻辑,是理解政策发展、进而主动调试政策走向的关键环节,也是丰富中国本土政策变迁理论及因应当下信息公开顶层设计的必要探讨。基于此,本文应用案例研究方法,以倡议联盟框架及政策学习理论为分析框架,对环境信息公开政策变迁历程的路径、动力因素及变迁逻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实践的发展呈现了由"隐含式公开"经"半公开"到现今"正式公开""集中式公开"的表征。从政策视角看,存在内部与外部两条互相交织的路径共同推进环境信息公开政策变迁。外部路径表现为重大事件直接或间接推动政府政策的出台;内部路径表现为各联盟为维护地位与话语权而争取资源并进行政策学习,推进了政策渐进式演进。其间涉及四个关键变量:重大事件、联盟资源、政策学习及政策信念。四个变量相互作用与影响并解释了政策变迁的逻辑:外部事件或焦点事件的发生影响了原有的政策信念体系,进而影响倡议联盟结构及其资源,各联盟利用外部事件带来的影响进行策略选择来争取联盟资源,并在期间开展政策学习,政策学习进而促进新的政策信念的产生,带来政策变迁。目前来看,环境信息公开显现出政策发展较被动、社会学习的条件不成熟、政策核心信念尚未达成共识等问题。为此,中央政府应主动扭转外部途径推动政策变迁、整合部委、地方政府间碎片化的联盟资源,推进社会学习及核心信念共识的达成。同时,民间组织应加强主动式政策学习,履行环境信息公开政策执行与政策实践中的监督责任,形成环境信息公开的社会常态。
引用
收藏
页码:168 / 17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外部治理、环境信息披露与股权融资成本 [J].
叶陈刚 ;
王孜 ;
武剑锋 ;
李惠 .
南开管理评论, 2015, 18 (05) :85-96
[2]   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公共利益衡量 [J].
王敬波 .
中国社会科学, 2014, (09) :105-124+205
[3]   政府信息公开:成效可观 未来可期——写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颁行10周年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6周年之际 [J].
段国华 ;
后向东 .
中国行政管理, 2014, (06) :9-13
[4]   地方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知情权保障──以杭州市为例 [J].
陈小华 .
情报科学, 2014, 32 (05) :47-51
[5]   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及其完善 [J].
蒋莉 ;
刘维平 .
行政论坛, 2013, 20 (01) :89-93
[7]   中国环境信息的主动发布与被动公开——两个环境信息公开试点项目的比较研究 [J].
李万新 ;
李多多 .
公共行政评论, 2011, 4 (06) :140-164+179
[8]  
中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实施效果评价[J]. 贺桂珍,吕永龙,张磊,Mol ArthurP.J.,冯嫣.环境科学. 2011(11)
[9]   知情权及其保障——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例 [J].
章剑生 .
中国法学, 2008, (04) :145-156
[10]   公共压力与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基于“松花江事件”的经验研究 [J].
肖华 ;
张国清 .
会计研究, 2008, (05) :15-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