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研究

被引:66
作者
赵荣钦 [1 ]
刘英 [2 ]
丁明磊 [1 ]
焦士兴 [3 ]
机构
[1]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2]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3] 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碳吸收; 碳排放; 碳汇; 碳汇强度;
D O 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0.07.004
中图分类号
S181 [农业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采用1992-2007年河南省各地市主要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及农业投入等数据,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进行了测算,分析了碳源/汇及碳汇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碳增汇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1992-2007年,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碳排放及其强度均呈明显增加的趋势,碳吸收明显大于碳排放,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不断增强;化肥施用带来的间接碳排放成为主要的碳排放源;1992年以来,农田生态系统碳汇量呈明显增加的趋势,区域单位面积产量越大,碳汇强度也越高;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汇强度自东北到西南逐渐降低,平原地区明显大于山区。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川中丘陵地区近55年来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动态研究——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 [J].
罗怀良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2) :251-258
[2]   中国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固碳现状和潜力 [J].
韩冰 ;
王效科 ;
逯非 ;
段晓男 ;
欧阳志云 .
生态学报, 2008, (02) :612-619
[3]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J].
方精云 ;
郭兆迪 ;
朴世龙 ;
陈安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6) :804-812
[4]   中国沿海地区农田生态系统部分碳源/汇时空差异 [J].
赵荣钦 ;
秦明周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7, (02) :1-6+11
[5]   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碳蓄积及其变化特征研究 [J].
鲁春霞 ;
谢高地 ;
肖玉 ;
于格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 (03) :35-37
[6]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增汇/减排技术研究进展 [J].
赵荣钦 ;
黄爱民 ;
秦明周 ;
杨浩 .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1) :60-65
[7]   中国农业系统碳汇功能 [J].
刘允芬 .
农业环境保护, 1998, (05) :6-11+49
[8]  
土地利用变化和温室气体净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M]. 气象出版社 , 李克让主编, 2002
[9]  
A synthesis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carbon emissions, and net carbon flux in agriculture: comparing tillage pract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J] . Tristram O West,Gregg Marland.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 2002 (1)
[10]  
The potential of world cropland soils to sequester C and mitigate the greenhouse effect[J] . R. Lal,J.P. Bruce.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icy . 199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