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研究新技术对法律制度提出的问题?——以研究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为例

被引:49
作者
王迁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作品; 发明创造; 可专利性;
D O I
10.19404/j.cnki.dffx.2019.05.001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新技术对法律制度具有不同影响。有时新技术并未带来新的法律问题,现行法在经过合理解释后完全可以适用。有时新技术只是凸显了原先存在的问题,没有产生需要研究的新问题。在研究新技术对法律制度提出的新问题时,应先确认该新问题真实存在,有科学证据作为支撑。对于人工智能时代个人隐私及算法的保护问题,现行法中已有回应,或者属于原先就已存在的问题。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是否可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是值得研究的新问题。但以未来将出现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强人工智能为前提,研究强人工智能发明创造的可专利性,似过于超前。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2]   人工智能时代个人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冲突与平衡 [J].
王岩 ;
叶明 .
理论导刊, 2019, (01) :99-106
[3]  
“小冰”写诗,版权归谁?[N]. 窦新颖.中国知识产权报. 2017 (009)
[4]  
我们最后的发明[M]. 电子工业出版社 , 詹姆斯·巴拉特, 2016
[5]  
人工智能[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美) 罗素 (Russell, 2013
[6]  
专利审查指南[M].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2010
[7]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书[2002] 沪二中民五[知] 初字第132号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