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业与信息化的耦合协调关系实证研究

被引:41
作者
王冠孝 [1 ,2 ]
梁留科 [1 ,2 ]
李锋 [2 ]
蒋思远 [1 ,2 ]
段小薇 [1 ]
机构
[1]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2] 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旅游业; 信息化;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1201 ;
摘要
论文在构建区域旅游业与信息化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功效函数、综合评价函数、耦合协调度等方法定量评价了我国大陆31个省份旅游业与信息化的耦合协调水平,并运用耦合协调等级类型分布矩阵将各省份旅游业与信息化的耦合协调关系划归不同等级类型,明确了各省份旅游业与信息化持续协调发展的工作重点。结果显示:各省份之间旅游业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差距悬殊,且信息化水平较高的省份更加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各省份在信息化社会应用、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发展环境、旅游人才建设、旅游经济效应等维度的差距明显较大;各省份耦合度整体较高,而耦合协调度差距悬殊;旅游业与信息化耦合协调水平呈明显的分级分布特征,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省份均处于中度耦合协调级及以上,除四川、湖北外的中西部省份均处于中度耦合协调级及以下,且除北京、广东、江苏外,其他省份均属于同步型或旅游业领先型;今后应采取促进信息化均衡发展、加快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与推广、促进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强跨区域合作等措施,以促进旅游业与信息化持续协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339 / 135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智慧旅游规划与行业实践.[M].李云鹏.旅游教育出版社.2014,
[2]  
旅游信息学.[M].陈志辉;陈小春编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3]  
城市生态环境学.[M].杨士弘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3,
[4]   基于游客视角的智慧景区评价体系及实证分析——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例 [J].
汪侠 ;
甄峰 ;
吴小根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4) :448-456
[5]   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时空差异动态分析——基于全国31个省区1993—2011年面板数据 [J].
刘军胜 ;
马耀峰 ;
吴冰 .
经济管理, 2015, 37 (03) :33-43
[6]   智慧旅游与区域旅游创新发展模式构建——以秦皇岛为例 [J].
翁钢民 ;
李维锦 .
城市发展研究, 2014, (05) :35-38
[7]   智慧旅游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J].
王清荣 ;
秦胜忠 .
社会科学家, 2014, (05) :102-106
[8]   智慧景区IT能力模型及其核心构成研究 [J].
陈建斌 ;
郑丽 ;
张凌云 .
旅游科学, 2014, 28 (01) :14-21
[9]   辽宁沿海地区用水效率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评价 [J].
盖美 ;
王宇飞 ;
马国栋 ;
郝慧娟 .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 (12) :2081-2094
[10]   信息化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J].
王兆峰 ;
谢娟 .
山东社会科学, 2013, (11) :17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