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金融结构的存在性、动态特征及经济增长效应

被引:96
作者
张成思 [1 ]
刘贯春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2]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最优金融结构; 社会福利; 经济增长; 动态演化;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6.01.007
中图分类号
F831 [世界金融、银行]; F113 [世界经济问题];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20206 ; 030206 ; 1407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基于金融监管视角,利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阐释了最优金融结构形成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内在机制,进而分析最优金融结构的动态特征和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表明,当且仅当对规模适中的企业进行监管,社会福利才能实现最大化,此时存在唯一的最优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相匹配。不过,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最优金融结构呈现指数化的动态演进趋势,并对经济增长率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最优金融结构并非绝对的市场主导型或银行主导型,而是取决于一国实体经济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本文以股票市场资本形成总额、交易总额与银行信贷的比例作为金融结构的测度指标,采用20042012年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96个国家构成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金融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为正,且金融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此外,多种金融结构理论同时得到实证支持,它们之间是互补关系而非相互排斥。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产业结构、风险特性与最优金融结构 [J].
龚强 ;
张一林 ;
林毅夫 .
经济研究, 2014, 49 (04) :4-16
[2]   我国区域技术效率的再估计及区位因素分析 [J].
岳意定 ;
刘贯春 ;
贺磊 .
科学学研究, 2013, 31 (06) :837-846
[3]   差异性金融结构“互嵌”式“耦合”效应——基于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的实证 [J].
李健 ;
范祚军 ;
谢巧燕 .
经济研究, 2012, 47 (12) :69-82
[4]   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 [J].
林毅夫 ;
孙希芳 ;
姜烨 .
经济研究, 2009, 44 (08) :4-17
[5]   资本积累与最优银行规模 [J].
徐高 ;
林毅夫 .
经济学(季刊), 2008, (02) :533-548
[6]  
The linkage between insurance activity and banking credit: Some evidence from dynamic analysis[J] . Guanchun Liu,Lei He,Yiding Yue,Jiying Wang.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 2014
[7]  
The link between life insurance activities and economic growth: Some new evidence[J] . Chien-Chiang Lee,Chi-Chuan Lee,Yi-Bin Chiu.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 2013
[8]   The impact of the financial system's structure on firms' financial constraints [J].
Baum, Christopher F. ;
Schaefer, Dorothea ;
Talavera, Oleksandr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2011, 30 (04) :678-691
[9]  
Financial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the Co‐evolution of Banks and Capital Markets*[J] . FenghuaSong,Anjan V.Thakor.The Economic Journal . 2010 (547)
[10]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dynamic investment behavior: Evidence from panel VAR[J] . Inessa Love,Lea Zicchino.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 2006 (2)